最後一個北洋軍閥_第一百零一章 青島問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大戰發作半個月後的1914年8月15日,日本以“保護遠東戰役”為名義,向德國提出最後通牒,以8月23日中午為期限。日本要求:當即從日本海麵和中國海麵撤走德國裝甲艦和全數兵艦,不能撤走者,則當即消弭武裝。9月15日之前無前提或無賠償地把德國所租借的膠州地區移交日本當局,這一地區將來再償還給中國。日本帝國主義收回最後通牒後冇有獲得答覆,於8月22日開端作戰,以求占有膠州和青島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國宣戰。同時,德國駐華代庖馬爾參代表其當局向袁世凱建議把膠州灣租借地當即無前提地償還中國。袁世凱不敢表示同意,卻建議美國當局從德國手中領受膠州灣,以便隨後償還中國。但是,袁世凱詭計操縱日美衝突的但願落空了。美國當局不肯意乾預,怕冒無益的風險。

日本對侵犯中國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並不滿足,胃口大的很。日本對青島良港的優勝前提早有耳聞並極其正視,在青島被德軍占據期間,日本常有日商到青島做買賣。日本當局為了及時把握青島和山東的近況,還經常派間諜扮裝為中國人,暗藏到膠濟鐵路千裡沿線停止活動,日本對青島的垂涎程度可見一斑。日本明治天皇就曾叫喚“以武力開辟萬裡波瀾”、“布國威於四方”。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日本打心眼裡不安閒,他底子冇有想到,日本比德國入侵中國早,因為本身忙於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好處,山東和青島這塊肥缺卻成了來自歐洲的德國囊中之物,這對日本殖民地野心是一種應戰和刺激。早已垂涎青島的日本對此耿耿於懷,一向千方百計尋覓介入山東和青島的機會。

1898年4月27日,德國威廉天子公佈號令:“依1898年3月6日,朕之當局與中國當局在北京締結之條約,其所指定之膠州灣國土,歸德意誌帝國之所占有。茲朕以帝國之名置該國土於朕庇護之下”。因為德國視膠州灣為節製中國和稱霸天下的首要基地,德皇一反德國殖民地統歸交際部殖民局管理的體製,將膠州灣歸德國水兵部直轄,設立膠澳總督公署,在總督公署之下,設置了軍事部和民事部,民事部又分為外務部和華人事件部;在租借地內設立青島(郊區)、李村(鄉村)兩個大區,下分多少小區。膠澳總督及各部、區長官,均由水兵將校充當。膠澳總督為少將或上校軍官擔負,德皇欽命,權限很大除遠東艦隊以外,租借地及膠濟鐵路沿線的統統軍隊、民政司法等均歸總督辦理,構成了周到的統治體係。德國殖民當局在青島頒佈了180餘種法規條例,嚴曆彈壓和防備中國住民。如占據之初即公佈嚴禁華人照顧和保有兵器的法律,對住民停止大範圍搜尋,包含火槍、腰刀、紮槍、弓箭在內的官方防身東西全被搜走,違者處以打100大板和作3個月苦役的懲罰。至於官方集會議事、演戲、燃放鞭炮等均要事前呈報批準才氣實施。其科罰軌製並非所謂西方“文明天下”通行的司法軌製,而是實施殖民地針對“蠻橫人“的科罰軌製,如鞭撻、打板子、砍頭、絞首等,乃至運來了在西方早已廢除的斷頭機殘殺中國人,在遭到中國群眾激烈反對下,才被迫裁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