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脫手帕,拭去臉上未乾的淚水,但見那方素布角落裡繡著一個精美的“宛”字,又不免悲從中來。
“我怕他貪玩,把卷軸拆壞了,還是我本身來吧。”
“無妨,門生還未進屋,都在內裡玩鬨。”謝允收了手帕,將函件交予子歌,“昨夜剛收了一批天書,都在我房中,你且遣穆離雋來取便是了。”
早課此時已近序幕,門生們見謝允並未出聲,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那名領讀的孺子戰戰兢兢地上前,卻發明謝允已是淚濕青衣。
“但是京中景象有變?”他忍不住出聲扣問。子歌將紙鋪平,上有八字草書:年底京中,郡主招親。
那日中秋事情,他身在異地,聞訊趕回綾羅城時,東風十裡已成一片焦土。他上報官府,差役前來調查,卻說是堂中燭火過旺而至,實在好笑。樂坊在趙月笙的管治下,一貫是謹慎用火,人走燭滅,更何況,當時林宛也尚在坊中,又怎會讓此等事情產生?
私塾堂中此時已是人頭濟濟,晨起的童生端坐於席間,手持書卷,點頭晃腦地跟著先生讀書,稚嫩的聲音迴盪於堂中。
她收了劍,衝他輕言兩三句,他便乖乖地爬了下來,神情訕訕,被子歌抓住擰了擰耳朵。
也唯有與他相處時,子歌方會展眉一笑,模糊當年無憂無慮的模樣。為此,謝允便也忍住了他在院裡隨便攀樹折花之舉。
他啞聲說道,揮了揮手。孺子得令,便都魚貫而出,在廊下肆意打鬨,一時笑聲陣陣,獨留他一人在屋中,煢煢孤單,喟然感喟。
現在林宛一去,子歌又已成年,楊氏一族的命脈,便悉數握在她手中。謝允開初非常擔憂,她性子雖如男兒,卻畢竟還是過分年青,怕一時難以接受如此重擔。但她經此變故以後,半月之間,像是脫胎換骨般,脾氣大變,待人接物,皆更慎重。
不知何時,子歌已攜劍而來,靠於門邊,見謝允手握絹帕,神采黯然,麵上雖未變色,語氣卻軟了下來。
謝允怔怔地望著她,一時失神。
謝允的目光追逐著遠處花樹下那抹小巧身影。白衣勝雪,長劍破風,時而輕巧如燕,點劍而起,時而驟如閃電,落葉紛崩。
熹微晨光,穿堂入室,灑在遍落桂花的前廊下。玄月金桂將儘,寥完工泥碾作塵,唯不足香仍舊。
翻到《唐風·無衣》時,謝允的聲音微微一頓,神采有變。他悄悄歎了口氣,將書卷交予了身邊的門生,本身則負手立於窗前,再不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