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頌:嵇康傳奇_第110章:途聞思舊賦,相憶邈河山(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正兒說的對!”年青佳耦深感大慰,又對著嵇紹之墓拜了三拜,牽著兒子鐘正,向山陽而去。

以是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不知含混了多久,他俄然聽到閣房的藏寶閣中收回嗡嗡的轟鳴,響聲越來越大,似有甚麼在此中振動。他舉著燭台,吃力地翻開藏寶閣的門,還未檢察,隻見一道寒光閃過,寶刀桑扈竟從刀鞘中振出,直朝他襲來,一刀封喉。

柴荊寄樂土,鵬路觀遨遊。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看著一身布衣,輕裘緩帶的向秀,司馬昭冷冷道:“聽聞你與嵇康平生交好,戀慕巢父、許由那樣的隱居餬口,為何本日又會來到洛陽?”

——白居易《雜感》

“正兒感覺該不該救?”女子笑問他。

晚宴上,袁準為司馬炎獻上《廣陵止息》。一曲戈矛縱橫意,開啟八王爭鬥門。愚笨癡心怎能撫,是真名流方可彈。這一曲錯傳的“廣陵散”,為暗中的西晉王朝奏響了亡國之音。

“哪一句?”男人問。

向秀安閒道:“巢父、許由生性狂狷,不識時務,不敷多慕。”

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三十二年後,公元304年,西晉八王之亂。嵇紹率軍前去驅逐逃亡在外的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的軍隊在蕩陰被成都王司馬穎大敗,身中三箭,部下官員將士紛繁逃散,隻要嵇紹毫不害怕,寂靜地端方本身的衣冠,挺身保衛天子。

公元272年,十九歲的嵇紹被山濤保舉為秘書丞,退隱為官。他一入洛陽,便以清俊脫俗的風韻引得滿城顫動。有人對王戎獎飾他道:“嵇延祖卓卓之姿,如鶴立雞群,的確驚為天人。”王戎微微一笑:“那是因為你冇見過他的父親,那纔是絕代之人。”王戎下朝回府,一頭紮進書房,將算錢用的象牙籌再次撥亂,一枚枚重新數起來。

這日,滎陽嵇紹墓前,一對年青佳耦牽著十歲的兒子,前來祭拜。

——文天祥《正氣歌》

在齊太史簡,

——庾信《寄徐陵詩》

一個月後,阮籍病亡,竹林七賢的兩大魁首人物自此隕落。為服天下士人,司馬昭又派人探聽向秀的誌向。向秀服從洛陽郡守的奉勸,入朝麵見司馬昭。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為嚴將軍頭,

托運遇於體味兮,寄餘命於寸晷。

“‘若臨朝讓官,臨義忘生,此忠臣義士之節,可也。’舅祖父順從《家誡》的教誨,既是忠臣,也是孝子!”男孩朗聲而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