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_第十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最後還要談談一種特彆的文會,是一種以談文賦詩為內容的家庭集會。當時的大士族對後代的教誨抓得很緊,詩文會商和創作是必修課程,士族後輩能文者甚多。梁朝的王筠就曾經自誇王家“七葉當中”,文才接踵,幾近“大家有集”。(見《梁書》卷三十三《王筠傳》)有人統計過,光王氏一族有文集者就有三十五人,共四百七十五部;無文集而有文章傳播於世者計三十四人(見蘇紹興《兩晉南朝的士族》)。謝家也不遜於王家,出的墨客比王家還多。上麵這個故事見於《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後代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繁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7)《梁書》卷四十九《庾肩吾傳》: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及居東宮,又開文德省,置學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吳郡張長公、北地傅弘、東海鮑至等充其選。

【2】見《晉書·劉琨傳》:(琨)年二十六,為司隸處置。時征虜將軍石崇河南金穀澗中有彆廬,冠絕時輩,引致來賓,日以賦詩。琨預其間,文詠非常當時所許。秘書監賈謐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慕。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之徒,並以文才,降節事謐,琨兄弟亦在其間,號曰“二十四友”。

總之,魏晉南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年代,文人集會活動也非常頻繁,清談與文會是此中最首要的情勢。

(5)又同卷《阮卓傳》:

從蘭亭集會開端的、風俗稱之為“上巳會”或“曲水會”的集會,特彆之處在於這是一種按期的文會,較之金穀園那種不按期的文會又進了一步,這對於文學傳播的意義當然是不言自明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