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_《中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第二十九章(明辨)

⑩禘(dì):帝王在宗廟中祭奠先人,五年一次,極其昌大。嘗:每年春季停止的祭奠,用新穀物進獻先人。

③反:同“返”,引申為規複。

【註釋】

【譯文】

【原文】

⑥《詩》:指《詩經·風雅·假樂》篇。

①洋洋:浩浩大蕩,充滿的模樣。

⑦鄙人位不獲乎上,民不成得而治矣:這兩句話,鄭玄和朱熹都以為是衍文,應刪去。

④征:考據、考證。

⑨官盛任使:多設小官,供大臣任用、號令。盛:多。

①均:平治。

(21)不(pī)顯:不通“丕”,丕顯是光亮昌大的意義。百辟(bì):眾諸侯。刑:通“型”,師法。

【註釋】

第二十二章(誠意)

(12)既:肉食。稟:糧米。既稟稱事:按做事的多少發放肉食、糧米。

④“《詩》曰”句:格,來,至。度,推斷,猜測。矧,音shěn,況。射,厭倦,厭怠不敬。

③與六合參:與六合併立。

君子處在平常的職位就做應做的事,不要去戀慕本職以外的名利。身處在繁華的職位上,就做在繁華職位上所應做的事;身處在貧賤的職位上,就做在貧賤職位上所做的事;身處在蠻夷的職位上,就做在蠻夷職位上所應做的事;身處在磨難當中,就做處在磨難中所應做的事情。如果能如此,君子冇有甚麼處所不能安然處之的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