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_《中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28)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出自於《詩經·風雅·文王》篇。

第十六章(齊家)

(18)一:指“誠”。精誠不欺是《中庸》特彆倡導的品德。

③寬:泛博。裕:舒徐,舒緩。溫:和厚。柔:和婉。

②率:順著,遵守。

【註釋】

(12)期(jī)之喪:守喪一週年。

⑤一言:一,指“誠”字。

孔子說:“中庸之道並不闊彆人群,如果人在修道過程中故作奧妙高深,使得道闊彆了人,如許的修道不能稱為中庸。《詩》說‘砍木做斧柄啊砍木做斧柄,斧柄的款式就在麵前’。拿著斧柄來砍伐斧柄,斜起眼睛就看得見模樣還覺得遠嗎。是以君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直到人們痛改前非為止。能做到忠恕,離中庸之道就不遠了。彆人施加給本身不肯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在彆人身上。君子要遵守的品德有四項,我孔丘卻一項也不能做到:我要求做後代的要孝敬父母,而本身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我要求做臣下的要忠於國君,而我本身卻不能為國儘忠;我要求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而本身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我要求做朋友的要遵取信譽,而本身卻未能起首做到這一點。中庸品德的實施,中庸格言的服膺,我做得另有不敷之處,不敢不儘力勤懇。有做得好的處所,也不敢把話全數說儘。言語時要看到行動,行動時也要想到言語。君子怎能不老誠懇實地言行分歧呢!”

③子:即以民為子,可解釋為珍惜。

其次致曲①,曲能有誠,誠則形②,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③,動則變④,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

⑦慥慥:音zào,篤厚忠厚的模樣。

③跲(jiá):絆倒。

②保:保住。

①“君子”句:素,在。君子在甚麼樣的職位,做甚麼樣的事。

①天命之謂性:上天規定人應當具有仁、義、禮、智、信等美德,這些上天所付與的美德叫做人的賦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