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_《中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第三十一章(修身)

第三十二章(誠意)

④援:攀附。

第三十三章(正心)

⑧追王(wàng):給前輩們追加王號。

【原文】

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⑧,國有道,其言足以興⑨,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暫,以保其身⑩”其此之謂與!

②率:順著,遵守。

①祖:以堯舜為宗。述:繼述、擔當。

③反:同“返”,引申為規複。

【原文】

②遵:遵守,遵循。

(15)廢國:子孫尚在,但卻喪失了地盤的國度,即已被毀滅的國度。

第十二章(知物)

第十六章(齊家)

【註釋】

⑨官盛任使:多設小官,供大臣任用、號令。盛:多。

②不肖:指平淡淺薄。

【譯文】

③好合,鄭玄注:“誌意合也。”

④其人:指聖賢之人。

④柔:愛恤,安撫。

④作:初創。述:擔當。

【譯文】

②誠者,非自成己罷了也:已,中斷,停止。

那些次於賢人的賢人,能夠推致部分事理,即從詳細的小事情做起,最後達到誠。通太小事而達到誠,樸拙就會閃現出來,閃現出來就會逐步明顯,垂垂明顯就會彰明,彰明就會道成打動,打動就會發竄改,竄改就能教養萬物,天下唯有至誠才氣教養萬物。

(13)無惡:無愧,冇有忸捏。誌:心。

④不議禮:不群情變動禮節,指不訂正禮節。

⑥中節:符合天然的事理。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①,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此中於民,其斯覺得舜乎!”

②辟:音,bì,同“避”,製止。

君子高居上位,不淩辱處於下位的人。君子處鄙人位,也不去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方本身卻不去苛求彆人,如許便無怨心,上不抱怨天,下不指責人。以是,君子循分守已,等候天命賜德,小人詭計冒險,存幸運得利之心。

天所賜與的秉賦叫做性,遵守本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加以推行叫做教。“道”是半晌都不能分開的,能夠離開的,就不是天命的“道”了。以是君子即便在大師都看不見的處所,也要謹慎鑒戒,不成忽視;即便在大師都聽不見的處所,也要發急擔憂,不能怠惰。陰暗的處所不管埋冇很多麼好,始終會被髮明;纖細的事情不管多麼纖細,畢竟會閃現出來。以是君子單獨的時候,必然要謹慎謹慎,不時省察本身。歡樂、氣憤、哀痛、歡愉是人之常情,當這些豪情冇有表示出來的時候是不偏不倚的,這就叫做“中”。當這些豪情表示出來的時候,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能夠符合天然的事理,這就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底子地點;和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共通貫穿的通衢。能夠達到“中和”,那麼六合就會各得其所,萬物也就發展發育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