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齊家)
【原文】
【譯文】
【註釋】
(16)治亂:安定禍亂。持危:攙扶傾敗。
第二十八章(明道)
【註釋】
【譯文】
⑨位:各得其位,指六合間萬事和順。
⑩如天:描述不成測量其高。如淵:描述不成測量其深。
仲尼曰:“君子中庸①,小人反中庸②。君子當中庸也,君子而時中③;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顧忌也④。”
⑥言顧行,行顧言:話說時要想到行動,行動時要顧及說話。
⑨而時出之:隨時收回,不先不後。
子曰:“吾說夏禮⑧,杞不敷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19)威:驚駭。鈇(fū):鍘刀,當代殺人用的刑具。鉞(yuè):當代像斧子一樣的兵器。鈇鉞,這裡指刑戮。
③禮節三百,威儀三千:禮節,周朝所定的太儀節,又稱經禮。威儀,周朝所定的小儀節,又稱曲禮。三百,三千,概數,不確指,是指條數之多。
②征:證驗,效驗。
③修道之謂教:賢人對道停止訂正、限定,使道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這就叫做“教”。
③動:朱熹注:“動者,誠能植物。”
第十一章(正心)
⑩彼:指本國。此:指周朝。射(yì):厭恨。
②卑:近處,低處。
(20)《詩》:指《詩經·周頌·烈文》篇。
第十三章(篤行)
【註釋】
(11)孔:甚,很。昭:明顯。
①其次致曲:其次,指次於賢人一等,這裡說的是賢人。致,推致。曲,纖細之事。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①!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成遺②。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③,以承祭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擺佈。《詩》曰:‘神之格思,不成度思!矧可射思④!’夫微之顯,誠之不成揜如此夫⑤。”
(17)奏假:誠篤恭敬,以祭奠先人神靈。奏,進。假,打動。無言:冷靜無聲。
【譯文】
①柯,毛亨注,“斧柄也”。伐柯,砍斧柄。則,鄭玄注,“法也”,模樣。
【原文】
⑥不二:無貳心。
⑤齊(zhāi)莊:恭敬持重。
“不是天子不議定禮法,不創製法度,不考覈筆墨。現在天下的車轍軌跡不異,謄寫的筆墨不異,倫理品德標準不異。即便有天子的職位,倘若冇有賢人的德行,還是不敢製作禮樂軌製;即便有賢人的德行,倘若冇有天子的職位,也還是不敢製作禮樂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