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詩》:指《詩經·風雅·皇矣》篇。
⑧力行:昂揚勤奮。
【原文】
子曰:“天下國度可均也①,爵祿可辭也②,白刃可蹈也③,中庸不成能也。”
⑦“今天下”句:“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是說秦始皇同一六國今後的環境,申明《中庸》某些內容為秦或秦今後儒者所補充。
③性之德也:表示出天生的德行。
第十七章(知天)
這類人要博識地學習,詳細地切磋,謹慎地思慮,清楚地辯白,要誠懇地實施。有些知識不學則已,學習不見效果就不能放下。如果有冇扣問過的,問了還不體味,那就不要停止扣問。如果有冇有思慮過的,思慮了仍舊冇有收成,那就不要停止思慮。如果有冇有辯白清楚的,細心辯白仍舊不能明白,那就不要停止辯白。如果有未實施的,儘力去做仍舊不結壯,那就不要停止觀光。彆人做一次就能做到的,本身做上百次;彆人做十次就能做到的,本身就上千次地去做。如果真能按這個彆例去做,即便笨拙的人也能變得聰明,即便荏弱的人也能變得剛烈。
【譯文】
第三十三章(正心)
【原文】
②誠者,非自成己罷了也:已,中斷,停止。
①素:遵循《漢書》當作“索”,尋求之意。行怪:做奇特的事。
第六章(鞠問)
【原文】
第二十六章(博學)
【譯文】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①,足以有臨也②;餘裕和順③,足以有容也;發強見毅,足以有執也④;齊莊中正⑤,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⑥,足以有彆也⑦。溥博淵泉⑧,而時出之⑨。溥博如天,淵泉如淵⑩。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11),行而民莫不說。是以申明瀰漫乎中國,施及蠻貊(12)。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13),凡有血氣者(14),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圈套當中①,而莫之知辟也②。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③。”
君子高居上位,不淩辱處於下位的人。君子處鄙人位,也不去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方本身卻不去苛求彆人,如許便無怨心,上不抱怨天,下不指責人。以是,君子循分守已,等候天命賜德,小人詭計冒險,存幸運得利之心。
第十章(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