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_《中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①其次致曲:其次,指次於賢人一等,這裡說的是賢人。致,推致。曲,纖細之事。

其次致曲①,曲能有誠,誠則形②,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③,動則變④,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

第二十三章(誠意)

④學:博聞強記。

第十九章(齊家)

【註釋】

【註釋】

【原文】

①為:管理。經:不成變的定理、原則、規定。

(14)絕世:有爵位封地,但卻冇有子孫的貴族。

③好合,鄭玄注:“誌意合也。”

【譯文】

【譯文】

第三十章(知法)

(11)及:推及。士:商、西周、春秋期間,級彆最低的貴族階層。庶人:西周今後對農業出產者的稱呼。

(17)奏假:誠篤恭敬,以祭奠先人神靈。奏,進。假,打動。無言:冷靜無聲。

(25)《詩》:指《詩經·風雅·烝民》篇。

君子之道,費而隱①。佳耦之愚,能夠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賢人亦有所不知焉。及其至也,雖賢人亦有所不知焉。佳耦之不肖②,能夠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賢人亦有所不能焉。六合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③。《詩》雲④:“鳶飛戾天⑤,魚躍於淵。”言其高低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佳耦;及其至也,察乎六合⑥。

仲尼曰:“君子中庸①,小人反中庸②。君子當中庸也,君子而時中③;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顧忌也④。”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①,足以有臨也②;餘裕和順③,足以有容也;發強見毅,足以有執也④;齊莊中正⑤,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⑥,足以有彆也⑦。溥博淵泉⑧,而時出之⑨。溥博如天,淵泉如淵⑩。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11),行而民莫不說。是以申明瀰漫乎中國,施及蠻貊(12)。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13),凡有血氣者(14),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譯文】

(12)既:肉食。稟:糧米。既稟稱事:按做事的多少發放肉食、糧米。

②卑:近處,低處。

①息:止息,停止。

第十六章(齊家)

②保:保住。

孔子說:“顏回這小我是如許為人辦事的,他挑選了中庸之道,每當獲得一條好的事理,就服膺在心中,永不喪失。”

⑤序事,按詳細職務擺列挨次。事:職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