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說出“大敗”二字,但是我必須讓李如柏明白此戰的凶惡,而不是一味輕敵,冒死陷陣。
我神情寂然地點點頭,“我天然但願李總兵能班師而歸。隻是萬一,兩邊苦戰,勢不能敵,當是識時務者為豪傑。”
楊鎬的打算是兵分四路反擊,直搗金兵老巢赫圖阿拉。這四路彆離是開原總兵馬林親率的一萬五千兵馬,出開原,經三岔兒堡而入渾河上遊,從北麵打擊;山海關總兵杜鬆親率三萬主力雄師,為主攻,由瀋陽出撫順關入蘇子河穀,由西麵打擊;遼東總兵李如柏親率兩萬五千兵馬,由西南麵打擊;遼陽總兵劉鋌則親率一萬餘兵馬,東去彙合朝鮮、葉赫救兵,總計兩萬兵馬,經寬甸沿董家江北上,而由南麵打擊。
然楊鎬坐鎮瀋陽,把握著矯捷兵力施援,卻未對三路明軍潰敗做出任何應對之策,僅在三月五日,忙傳令給行動遲緩的李如柏所率南路明軍回師。
楊鎬出兵前,上奏“擒奴賞格”,經兵部尚書黃嘉善複奏,神宗批準,頒示天下。賞格規定:若軍中有人能擒斬奴酋者賞銀一萬兩,並升都批示使;擒斬八大貝勒者賞銀兩千兩,升批示使;且放眼李永芳、趙一鶴、佟養性等叛將,若能俘獻奴酋,能夠免死叛國之罪。又詔令葉赫貝勒金台石、布揚古若能擒斬奴酋首級,將授予建州敕書並封龍虎將軍、散階正二品。若擒斬其他奴酋的十二支屬伯叔弟侄,及此中軍、前鋒、領兵大頭子、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子等,一概重賞並且封授世職。此擒賞令一下,大振民氣,尤以總兵杜鬆為甚,發誓斬得奴酋首級,不然無顏麵聖。
莫非真的前兆著此戰必敗?還是……在前兆我在這明朝的光陰已無多了?
三月二日,努/爾哈赤大敗杜鬆明軍主力後,帶兵北上,迎敵北路馬林的兵馬。金兵依借山勢險要與明軍對峙。杜鬆兵敗,南北路明軍形單影隻,隻要決死一搏,遂主動反擊,鏖戰多時,終究勢不能敵,明軍大敗後悉數被殺,馬林僅率數人而逃。
杜鬆軍見薩爾滸大營已破,軍心大動。兩軍在吉林崖奮戰至深夜,因明軍器器燃光,讓金兵得以從暗擊明,勢如破竹,杜鬆被被大金貝勒賴幕布射殺身亡,參將柴國棟、遊擊王浩、張大紀、遊擊楊欽、汪海龍和管撫順遊擊事備禦楊汝達也戰死。
明朝兩元大將杜鬆、劉鋌皆戰死。主帥楊鎬兵敗以後,引咎辭職,後被拘押檢查。總兵馬林逃回開原。李如柏被言官所劾,引罷遼東總兵一職。此戰,明軍共死傷五萬兵馬,元氣大傷。遼東局勢已去,危在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