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傳統史乘對林丹汗評價很低,如《水晶鑒》稱其“無道”、《蒙古源流》稱他“心中生嗔,而化六國為烏有”,總之是一個橫行無忌的暴君形象。他與綽克圖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月頓多吉被蒙藏史乘貶為毀滅黃教的“四惡汗”。這明顯是出於黃教史觀得出的結論。林丹汗得到差評的另一個啟事則是他在同一蒙古的過程中侵害了很多蒙古封建主的好處,導致眾叛親離,終究歸於失利,話語權落在了作為勝利者的滿人和蒙古封建主那邊。當時,蒙古封建主紛繁向後金控告林丹汗的罪過,此中一個寫道:“因這個罪過的察哈爾汗脾氣暴躁,對世人風險極大,即便是宗族至死至窮毫不會歸附他的原因就在這裡。”[33]
林丹汗堅信藏傳佛教,林丹汗平生熱中於佛教奇蹟,不但鞭策了藏傳佛教在右翼三萬戶地區的傳播,並且為蒙古文明作出了必然的進獻。1604年,剛即位的林丹汗就從四世□□派駐蒙古處所掌管束法的邁達理呼圖克圖和卓尼綽爾濟等黃教喇嘛接管了格魯派(黃教)的法戒。
為政行動編輯
林丹汗即位後,麵對汗權式微、各自為政的局麵,動手強化中心集權。據《金輪千福》記錄,“他(林丹汗)把八鄂托克察哈爾分置擺佈各三土綿,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察漢浩特,用六萬戶剛健之軍加以統治,把持著強勢具有的朝政”。[30]也就是說,林丹汗遵循北方遊牧民族傳統將察哈爾本部分為擺佈兩翼六個土綿,即阿哈固山、竇土門固山、高爾固山、哈納固山、中軍萬戶與阿喇克綽特萬戶。
除此以外,林丹汗還操縱“圖們*”束縛諸部(即《圖們汗法典》)。任命永謝布部的卻熱斯塔布囊為大汗的代表,辦理右翼三萬戶蒙古諸部,任命內喀爾喀炒花(烏濟葉特)部的錫爾呼納克洪台吉幫助大汗辦理右翼蒙古諸部,1617年在巴林境內的阿巴嘎哈喇山建察漢浩特(今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作為政治中間,令諸部首級到此朝覲、進貢與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