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恭請火德星君!」明軍令旗揮落,第一排炮聲未絕,第2、5、九號炮突發炸膛——寧王細作預先嵌入的硫黃塊遇火爆炸,鉛塊如榴霰飛射,十三名明軍炮手當場血肉橫飛。王守仁望著炸碎的炮管,咬牙扯下帥旗邊沿:「逼真銳銃手!」銃手們扣動扳機,鉛彈穿透「十」字戰旗,將舉旗叛軍釘死在炮架上,戰旗傾斜著指向贛州方向。
正德十四年春,南昌滕王閣。正月初七寅時,滕王閣矗立於贛江西岸,俯瞰城東校場。明軍三百明瞳炮沿贛江堤岸擺列,炮口朝向東北。錦衣衛匠籍稽查司副使劉養正受命驗炮,手持驗鉛錘一一檢測炮口殘屑。晨間江麵薄霧滿盈,按《尚工局驗器規》本應移至室內烘爐驗鉛,卻因軍令催迫例外在露天操縱。磁石吸附的鉛雜大要純潔,他未發覺濕氣已降落磁石活性,內層硫黃塊得以矇混過關。「七煉合格。」他在炮身刻下「工禾」紋火漆印時,掌心已排泄汗漬。
青禾拾起斷錘,望向遠處正在收殮的明軍屍體:「《尚工局驗器規》早有警示:霧天驗鉛需烘爐去濕。你因循躁進,致此疏漏。」她轉向王守仁,「然非貪腐之罪,可允其將功補過。」終究,劉養正被撤職編入匠籍營,責令每日在烘爐前研習改進驗鉛之法——需先以炭火烘乾鉛雜,再以磁石分篩,直至無硫黃殘留方為合格。
辰時,海軍旗艦「工器號」的明瞳炮轟鳴作響,鐵砂如蝗群撲向東北岸糧船。寧王為省銅料,在炮彈中摻入七成鉛雜,導致射程驟減,多數炮彈墜入江心,反震力卻震裂自家炮管。叛軍炮手被氣浪掀入燃燒的江水,掙紮著被火焰吞噬,江麵浮起大片油汙。
巳時,贛江江心漂滿「十」字旗殘片。王守仁用佩刀挑開一門炸膛的明軍器炮,炮管內壁黏著未燃儘的鬆煙墨:「公然是寧王細作所為。」劉養正踉蹌著跪下,驗鉛錘從手中滑落:「卑職錯信晨間驗鉛,未遵《規》移至烘爐……請大人定罪。」
卯時三刻,南贛細作趁亂拋出裹硫火的石彈,「十」字旗陣刹時燃起熊熊大火。青禾在贛江西岸的批示台上揮動令旗:「火油車,傾泄!」十數輛火油車同時翻開木蓋,虎魄色火油如瀑布般潑向叛軍炮陣,高溫下騰起橘色火牆。叛軍炮管本就砂眼密佈,遇火炸裂聲此起彼伏,熾熱的鉛雜碎片如雨點般落入人群,慘叫聲混著硫黃味熏得人睜不開眼。
辰時半,惠民門墮入白刃戰。青禾站在城門樓高處,向女匠隊比出擲擊手勢。「鐵蒺藜,投!」數百枚鐵蒺藜裹著引燃的棉油滾入街道,叛軍靴底的劣質硫黃遇火即燃,頓時鬼哭狼嚎。而明軍「飛鐮服」內襯的防鉛布由尚工局特製,火苗觸之即滅。寧王親兵撕扯著火的甲冑,暴露內襯「十」字暗紋,神銳銃手趁機齊射,鉛彈精準穿透他們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