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73章 死不悔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豹房內,王守仁的《平叛十策》送達時,青禾正在調試新製的「連環驗鉛爐」。爐分五膛,順次對應「觀焰色、測比重、驗磁導、試脆性、辨鏽跡」五煉法度。她從密信中取出帶血的「水禾」紋腰牌,用熱酒擦拭牌麵,「十」字暗記旁的鏽跡竟閃現出硫酸銅藍字——證明密信謄寫者曾打仗寧王「礬水傳信」工坊。

在梅嶺截獲現場,王守仁截獲三十車「耕具」,取犁頭投入「辨鉛爐」。爐中鉛渣熔化後,大要浮起一層紅色泡沫——此為硫黃未淨之兆。他用「驗鉛秤」(兩端彆離置純鉛與樣品的等臂秤)稱重,發明樣品密度較純鉛輕三成,必是混有硫黃與廢銅。「好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指著車輪軸縫,醋液塗抹後顯形的「十車耕具換三車鉛」字樣,「十」字暗指第十號私運線路。隨車輪滾落的,另有半塊「火德通寶」偽幣,幣麵「德」字少一橫,恰是寧王私鑄的標記。

「王守仁查封了梅嶺工坊,」劉養正抬高聲音,「但我們的「鏽紋傳信」已滲入南贛「技術營」。」他指向牆上的《江西鐵器漫衍圖》,贛州至南昌的驛道被紅點標記,「每處「工器驛」都有咱的人,用鬆煙墨混密陀僧粉寫密信,遇水則顯,驗紋鏡刮擦即毀。」

南贛「技術營」內,李貴正與學徒們研習「五煉滲碳法」。一名學徒擦拭「辨鐵鏡」(青銅反光鏡)時手滑落地,鏡麵裂縫中暴露夾層的密陀僧粉——較標準用量少三成。「密陀僧不敷,何故固鐵防繡?」李貴抓起桌上的鉛塊,用驗鐵石吸起大要鐵屑,竟發明鐵屑中混有細沙狀的硫黃殘粒。他驀地翻開牆上的《驗紋鏡利用圖》,背後用礬水寫著:「子時三刻,火德祠」。

「此子上月從南昌調京,」青禾向朱厚照低語,「其工坊附屬寧王旗下「十」字紋鐵器行。」她翻開《匠作戶籍冊》,指尖劃過王二柱的調京記錄,「南昌匠籍中,近三成匠人俄然改籍京師,恐非偶合。」朱厚照盯著匠人腰間磨損的「水禾」紋腰牌,牌麵「禾」字缺筆——這是寧王權勢的暗記。

在京師尚工局內,「匠作考覈」正在停止。朱厚照親身扮作監工,尚工局女史青禾立於一旁,素白襦裙外罩著繡有「工禾」紋的短比甲,腰間掛著尚工局特鑄的「驗鐵石」佩飾。匠人王二柱演示「夾鋼法」時,青禾俄然上前按住其手腕:「慢!刀刃嵌入鉛塊卻無火星,必是鉛雜未熔透。」她取出袖中「辨鐵針」(細銅針),刺入刀背裂縫,用牛膽汁塗抹針尖,黃色硫黃粉遇膽汁當即發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