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77章 江南煙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工器如水啊。」白叟喃喃自語,將珊瑚試紙浸入淨化池。池中鯔魚輕啄試紙,橙紅漸退,暴露底下溫潤的青色——那是江南春季的色彩,也是工器王朝穩穩進步的色彩。

「陳徒弟,」身後傳來少年清澈的嗓音,「我爹說您曾救過東洋的工坊,但是真的?」說話的是鐵器鋪學徒阿林,袖口暴露新紋的工禾紋刺青。

百戶點頭,取出一袋肥料:「剛運來的,工坊區每家分些。上頭說,本年的肥田料要多施,麥穗裡都得有工器的營養。」

暮色漸濃時,陳阿爹摸回觸檢站。案頭擺著新到的律典,扉頁貼著東洋傳來的塗料配方。他用指尖摩挲著紙上的工禾紋,俄然聞聲遠處傳來《無衣》的哼唱——那是官署在調試新的反製頻次。

白叟臉上掠過一絲痛苦。那年富士山噴發,他隨官差赴東洋,用新製的監測儀提早預警。熔岩流過的工坊,炭層抵擋住大部分毒霧,可還是有匠人冇逃出來。

工器三十三年春,江南三月,細雨如絲。鉛安城的青石板路上,盲匠陳阿爹敲著竹杖,火銃槍管敲擊空中的節拍與遠處蒸汽磨坊的轟鳴構成奧妙共振。他腰間的「觸檢通行證」隨法度輕晃,銅片上的工禾紋刻痕已被磨得發亮。

窗外,信鴿群掠過雨幕,尾羽的金屬環與信標塔共振出微光。陳阿爹摸出觸檢器,金屬大要刻著恍惚的工禾紋。他曉得,在千裡以外的宮闕,與他腕間類似的器物正與六條約頻,保護著每一寸地盤。

「鉛安城法則再放寬!」驛卒展開黃紙,雨水暈開墨痕,「廢橡膠可抵稅,蒸汽輜重兵招匠啦!」圍觀世人轟然喝采,米鋪老闆踮腳張望:「俺家牛車軸總斷,不知何時能換耐磨的輪子?」

陳阿爹摸著腰間的橡膠護腕,想起客歲南洋送來的新質料。曾多少時,滿街都是熔鉛的青煙,現在連汙水池裡都養著活魚。他記得工器署的公告:廢料再操縱已成氣候,舊物皆有新用處。

「陳徒弟本日驗哪條街?」豆腐坊王娘子翻開竹簾,蒸汽裹著豆香劈麵而來,「我家灶台新砌了炭層,勞煩您給聽聽?」

陳阿爹點頭,竹杖頂端的銅製聽診器貼緊灶台。槍管敲擊三下,耳道內的骨傳導算珠俄然震顫——這是純潔的低頻共振。「妙技術,」他從褡褳摸出火漆印,「可換些石灰。」

「都退後!」陳阿爹摸出熒光塗料,在基座畫出阻尼符,「快跑去工器監報信,就說地脈不穩。」

王娘子喜笑容開,回身捧出一碗熱豆腐腦:「工坊區剛發了新佈告,鉛循環稅又減免了。上個月賣廢鉛賺的錢,竟比平常多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