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25章 洋人東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傍晚時分,陳鐵牛登上望樓,看著工禾紋信標塔的熒光在沙暴中閃動。遠處的奧斯曼艦隊正駛向塞得港,船帆上的新月旗與工禾紋錨鏈旗並肩而立——這是太子用蜂蠟防鉛布換來的長久聯盟。他俄然明白,工器王朝的防地向來不是伶仃的城牆,而是四海匠人用聰明織就的大網,哪怕佛郎機人占了埃及的石礦,也織不出如許的經緯。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傳令下去,”他對著漸濃的夜色道,“今晚輪班的匠人多帶袋椰殼炭,沙暴天的震驚大,炭層得吃得更飽。”風掠過棱堡的鉛玻璃,收回纖細的蜂鳴,像無數匠人在耳邊低語——那些來自南洋的橡膠、波斯的珍珠、魯王的炭粉,現在都在沙地裡悄悄冬眠,等候著下一次風暴的到臨。

“陳統領,魯王的炭粉車到了。”斯裡蘭卡弩手的三角箭在月光下泛著珍珠粉的微光,箭頭纏著浸過硫磺的亞麻布,“三百車椰殼炭,充足把亞丁灣的暗礁區鋪成黑沙岸。”陳鐵牛抹了把汗,鹹澀的汗水滴在火沙夯牆麵上,很快被活性炭層接收——這類摻了橡膠乳液的夯土,連汗水都能變成抵抗震驚的幫手。

亞丁灣的信鴿帶來急報時,陳鐵牛正在給新鑄的明瞳炮校準角度。信箋上的硃砂字在鉛玻璃反光下格外刺目:佛郎機人從埃及運來了新的石膏炮,炮膛裡嵌著尼羅河穀的花崗岩碎片。“把珍珠粉摻進炮彈芯,”他對鑄炮匠人比劃著,“花崗岩怕碳酸鈣,我們的炮彈能把他們的炮膛砸出裂紋。”

火光照亮了敵船船麵,陳鐵牛卻重視到對方船頭的非常——不是淺顯的火油,而是混著北非火山灰的燃燒劑。“快封射口!”他抓起塊蜂蠟防鉛布堵住裂縫,橡膠膜的彈性將有毒煙霧擋在牆外,“把椰殼炭粉撒到牆根,火山灰過不了炭層!”

“統領,南京又送來了新玩意。”匠人捧來個鉛盒,內裡是浸過橡膠的亞麻火繩,“景王殿下說,這火繩能在濕沙裡燒半個時候,再也不怕佛郎機人的水攻。”陳鐵牛摸著火繩上的工禾紋刻痕,俄然想起三年前在南京工器監當學徒時,教員傅教他用紅茶單寧煮橡膠的場景——本來那些看似無用的折騰,現在全成了拯救的寶貝。

遠處的沙丘後傳來駝鈴聲,不是商隊,而是奧斯曼人的探馬。陳鐵牛盯著震波井的風鈴——魯王炭冶所改進的鉛箔共鳴腔,現在正收回規律的輕響,像母親搖著搖籃曲。“西南角五裡,三十人的小隊。”他啐掉嘴角的沙粒,“奉告匠人,把浸過鯨腦油的駱駝皮埋到沙雷區,沙暴天的靜電能讓引信快三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