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17章 發現澳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父皇指尖劃過澳洲表麵:「新封宗室不治軍民,專掌工器。」他看向太子,「魯王在馬達加斯加以木代煤,衡王在波斯灣以棗代帛,澳洲的桉木與硫磺,當以何法為我所用?」

工器二十一年冬,銅漏初響,北京紫禁城的鉛玻璃幕牆映出十二道工禾紋信標塔的微光。太子朱翊鈞扶著腰間的工禾紋開府鐲,見父皇將手掌按在奉天殿中心的地脈監測儀上,十五赫茲基準波如波紋般分散——這經工器監改進的野生震波,正將各地信標塔與宗室驗鉛鐲校準至同一頻次。

殿角紙鳶輕響,定王朱翊钜呈上圖紙:「澳洲桉木堅固過竹,若裹魯王炭層,再以鉛玻璃膠固,紙鳶可抗三日鉛煙。」孩童不知,父皇早命工器監在澳洲西海岸設「紙鳶信標站」,以鉛玻璃鏡群反射震波,直連南京總控台。

亥時三刻,潞王登蒸輪船東渡。袖口巧太妃所贈袖釦內,藏著極薄的鉛玻璃震片,可將澳洲礦脈數據轉為同頻震驚,借信標塔中繼傳往神戶港。他摸向靴底毛利家紋暗記,那邊嵌著景王側妃所贈火山灰——此灰與桉木灰同煆,能讓鉛礦分選震波更穩。

代王朱載墉的奏報混著殿角蒸汽鐘鳴:「馬達加斯加的紅柴炭層隨寶船抵港,南京蒸汽工坊的防鉛鍋爐經炭火淬冶,壽命耽誤兩成。」他望向工器經緯圖,魯王炭冶所旁的澳洲「火德星標」已用硫礦渣與桉木燒製成型,「此地標內置銅製共鳴腔,可將炭火震波聚於十五赫茲,專司鉛錠提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