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20章 巧兒入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中午初,尚工局正堂。王巧兒跪在金磚上,聽著司禮監宣讀聖旨,掌心微微出汗。「王巧兒……」掌印寺人的聲音拖得老長,「著即授尚工局女史,賜居永春齋,專司火器圖繪,從六品俸祿,賜穿赤羅銷金比甲……」

未時正,永春齋內。王巧兒獨坐在臨湖窗前,展開澄心堂紙,狼毫在硯台中蘸滿鬆煙墨。窗外的太液池結著薄冰,遠處豹房的伐鼓聲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匠們搬運銅料的號子聲。她摸出鐵錨髮簪,簪頭的「工」字與紙上的火漆印表麵堆疊,恍若祖父的魯班尺與她的銅角尺交疊。

正德二年正月十六,卯時的雪粒子還未停,乾清宮東側的尚工局已燃起十二盞羊角燈。王巧兒立在朱漆屏風前,望著鏡中女子——她褪去了慣常的青布棉裙,換上赤羅銷金比甲,裙裾上精密的火銃紋樣用金線繡成,每道槍管紋路都與她在廢窯廠畫的圖紙分毫不差。袖口處的螺旋紋膛線是劉娘娘特地叮嚀繡的,銀線在雪光中泛著冷冽的光,像極了神銳銃的內膛。

「女人,」他抬高聲音,目光避開她鬢間金鳳簪,「陛下讓卑職轉告,神銳銃的防雪火門蓋已按您說的用棉油養過七遍,隻是……」

「巧兒女人,該上妝了。」尚衣局女官捧著螺子黛靠近,指尖掠過她耳後的碎髮,「娘娘說了,本日要見禮部諸公,妝容需得持重些。」

※※※

王巧兒昂首,撞上劉娘娘眼中的鋒芒。那目光像極了朱厚照看《天工開物》時的熾熱,卻多了幾分女子間的惺惺相惜。「民女遵旨,」她輕聲道,「不過圖紙上的螺旋紋,需用鬆煙墨才氣顯影……」

她叩首時,金鳳簪上的火銃墜子磕在磚上,收回清響。這聲音與祖父王禎的棗木柺杖叩擊書局門檻的「噠噠」聲堆疊,讓她想起《匠作書》裡的話:「工者,天下之基,雖位卑而器尊。」

王巧兒任由她在麵上敷粉,目光卻落在鏡中本身的鎖骨處。那邊有塊淡褐色胎記,形如鬆煙墨團,是幼年在陶窯旁被墨汁濺到的陳跡。現在,女官正用胭脂水粉細心粉飾它,細緻的筆觸讓她想起祖父王禎用棉線擦活字的模樣——一樣的輕柔,一樣的專注,隻是目標分歧。

「熟能生巧。」劉娘娘打斷她,從嫁妝中取出一枚鐵錨形銀墜,彆在她衣衿上,「就像這錨鳳紋,初看是鳳在上,細看才知錨在底。巧兒女人這般聰明,豈會不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