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麼都曉得,」巧太妃摸著刻度盤上的鏽痕,「卻不得不拿匠人的命換工器的命。」蒸汽鐘擺擺動間,她俄然悟到密旨中「火德緩兵計」的殘暴本相:在佛郎機人的堅船利炮麵前,任何倫理都要為儲存讓路。窗外的硫霧中,滇南匠人正在瀾滄江邊搭建「火德淨硫塔」——用咖啡渣和珊瑚礁添補的多層濾塔,實則是青禾參照林夏條記改革的生物濾池。當第一股清澈蒸汽從塔頂噴出時,盲眼匠人們以耳貼地,聞聲硫霧固結成水滴的聲音,誤覺得是「火德星君垂淚賜福」。
工器十三年秋玄月,滇南橡膠工坊的硫磺蒸汽第三次熏死芭蕉林時,青禾的探硫管終究析出黃色結晶。「硫濃度七結,」她將竹籌遞給阿林,管內的石灰水已呈濁黃色,「比上個月高了兩結。」盲眼匠人順著她的手勢觸摸結晶,指尖在竹籌刻痕上停頓——那是朱厚照密旨中「硫毒甚於鉛」的警示標記,被匠人訛傳為「火德星君警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