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33章 橡膠子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是夜,朱載鈞在工器監訪問景王使者,獲贈「火鐵觀音」殘片。他輕撫碎片上的工禾紋刻痕,對朱載錤的密信心領神會——所謂「兵變」,不過是工器監借宗教權勢測試新型非致命兵器。窗外,工器燈塔的光束掃過秦淮河,照見河麵上漂泊的橡膠浮標,每隻標上都刻著「工器通寶,水火不侵」。

戶部呈上《金銀入籍表》,朱載鈞見薩摩藩每月運送的橡膠與白銀比例失衡,提筆將「橡膠二十噸」圈紅:「興王在薩摩建工坊,竟需如此多橡膠?」青禾解釋橡膠支柱可延緩礦洞坍塌,但過量利用會致泥土板結。朱載鈞沉吟半晌,在奏疏批:「薩摩橡膠輸華減半,餘者留本地改進泥土。」實則暗命工器監密探監督興王府工坊,製止其私鑄兵器。與此同時,堺港傳來南蠻商船私運火繩槍的密報。朱載鈞卻批覆「許其出境,稅銀三倍」——這是朱厚照「以毒攻毒」之策:南蠻火器可逼日本諸藩依靠工器監火銃,重稅則能充合作器監銀庫。當葡萄牙商船載著橡膠廢料離港時,船上的「工器協理」早已將火繩槍構造圖密傳南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