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34章 景王東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甲州金礦開礦當日,景王命匠人將武田家的「甲州法度」刻在金礦入口,每字內嵌黃金碎屑。「此後甲州隻要工器監的法度,」他踢了踢新鑄的「工器金錠」,錠麵工禾紋下方,模糊可見武田氏家紋被碾成齏粉。

十一月朔日,景王兵臨躑躅崎館。武田信虎望著城外的「工器鍛冶所」——那是用甲州鐵匠的骸骨為地基,七日建成的熟鐵堡壘。「不降者,男丁為匠,女孺為仆。」景王的勸降書用橡膠樹脂封印,信虎拆封時,封蠟竟排泄微量毒素,手背刹時紅腫。「此乃工器監『血封蠟』,」信玄遞過解藥,「他們連勸降書都藏殺招。」

聯軍在笛吹川西岸立「七道鐵壁」——每道防地由拒馬、壕溝、鐵炮足輕構成,中心本陣豎起「風林火山」大旗。景王卻命工器監生在東岸搭建「工器熔爐」,將佐渡金礦的廢鉛與橡膠廢料熔鑄「爆裂彈」——鉛彈內藏橡膠燃燒劑,擊中目標後爆散藍焰。「讓聯軍見地下,甚麼是工器期間的『火攻』。」

當夜,信虎率親衛突圍,卻踏入明軍「橡膠圈套」——地表覆蓋的玄色膠狀物遇熱熔化,馬蹄墮入即被粘牢。明軍鉤鐮槍隊趁機突進,槍刃塗有橡膠光滑劑,切開鎧甲如切黃油。信虎被擒時,見景王坐在「工器囚車」內,車欄刻著《天工開物》金句:「黃金生於礦,亦死於工。」

纜車由橡膠繩牽引熟鐵車廂,神銳銃手在車廂內架設「工器轉膛銃」——可持續射擊的五管火銃,轉動曲柄便可換膛。箱根關守軍望著鐵廂沿山壁爬升,鐵窗內伸出的銃管如群蛇吐信,尚未接戰便崩潰大半。景王站在駿河灣的工器燈塔下,望著燃燒的關隘笑道:「八幡神也護不住他們的鐵。」

工器五年冬十月,景王朱載錤親率「工器陸師」從京都解纜,三萬神銳銃手沿中山道西進,明瞳炮拆解後由橡膠輪車運輸,炮身覆蓋的工禾紋油布在雪地裡劃出玄色軌跡。前鋒探馬回報:「武田信虎結合駿河今川、遠江斯波等七家大名,在笛吹川設防,號稱『鐵火聯軍』。」景王摩挲著炮管上的防凍橡膠套,嘲笑道:「七國鐵加起來,能鑄幾門明瞳炮?」

甲州金礦的「工器冶煉廠」投產當日,景王停止「黃金封貢」典禮。京都公卿、東洋諸藩順次獻上黃金,鑄成刻有各自族紋的工器金餅——實則內部中空,藏有工器監密探的「茶磚密信」。興王朱厚熜從薩摩趕來,獻上混有橡膠纖維的「薩摩金」,景王撫過金錠紋路,低聲道:「堂弟的工器坊,該讓工器監派些匠人『協理』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