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工器樓船的探照燈掃過佐渡海麵,匠人正在回收戰役中遺落的橡膠碎片。這些本該被焚燬的玄色殘片,卻被奧妙裝入木箱,由琉球販子運往堺港——那邊的南蠻商館,正有人出天價收買「唐野生器廢料」。
子時三刻,工器樓船的「鬆脂探照燈」俄然照亮海灣,三千神銳銃手同步擊發。上杉家的「越後鐵炮」隊倉猝反擊,卻因夜戰視野恍惚,彈丸多落海中。明軍第二輪齊射時,已通過拆分機計算出彈道修改值,鉛彈如黑雨般穿透鐵炮足輕的「當世具足」。「敵火銃怎會在夜間視物?」上杉定實驚見明軍銃手佩帶特彆護目鏡,微光中竟能清楚對準。
當石見銀礦的工器幣開端暢通時,明軍第二艦隊已抵佐渡島。上杉定實扼守相川山城,自恃島嶼天險,卻不知明軍樓船設備「工器錨鏈」——熟鐵錨爪裹橡膠防滑層,可在礁石密佈的海疆快速錨定。王銳站在船頭命令:「夜襲需借月光,神銳銃手聽令:以鐘聲為號,三輪齊射。」
登岸軍隊推出「工器盾構車」——熟鐵框架蒙雙層牛皮,內置三十名匠人鞭策齒輪,車底滑輪碾壓過尼子家的「竹柵欄」。城頭守軍拋下沸油,卻被盾構車頂部的橡膠導流槽引向兩側。當明軍噴筒噴出的火舌舔舐城門時,尼子耐久在天守閣瞥見銀山礦洞方向騰起濃煙——那是工器監生在爆破礦脈入口,製止銀礦被焚燬。
六月朔日,尼子耐久開城投降時,明軍已節製石見銀礦的十二處礦口。朱載鈞命匠人在礦洞入口刻工禾紋標記:「每十斤銀需鑄一斤工器幣,暢通西國。」同時將尼子家的「雲州鐵」熔鑄為警示樁,沿銀山海岸每隔十裡埋設,樁頂刻「工器取銀,留三成於地」。
登岸戰非常慘烈,明軍「工器弩車」發射的「鐵蒺藜箭」覆蓋海灘,箭頭混有橡膠倒刺,一旦射中便難以肅除。上杉家的「早雲馬隊」衝鋒時,戰馬被「工器拒馬」絆倒,馬腿被橡膠繩捆縛轉動不得,騎手隨即被明軍鉤鐮槍拖下坐騎。青禾在醫營為傷員取出鉛彈,發明橡膠止血帶比棉布繃帶止血效力高五成,卻在《工器環保錄》寫下:「橡膠入肉,腐骨之患。」
玄月,明軍樓船陳兵伊豆半島,明瞳炮試射的鉛彈落入相模灣。武田信虎登上甲斐駒嶽,瞥見東南本地的工器燈塔徹夜透明,俄然接到急報:甲斐鐵礦主君河尻氏獻礦歸附,明軍匠人已在笛吹川畔建立「工器鍛冶所」。他握緊腰間的短刀,對嫡子武田信玄歎道:「唐人的鐵火,比甲州的風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