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冬,朱載鈞在南京停止「工器金冊大典」,以石見銀、佐渡金鑄「工器通寶」,強迫九州、西國諸藩暢通。足利義晴被迫遣使稱賀,卻在國書中表示:「武田、大友等部仍持疑。」朱載鈞命匠人將國書熔鑄為「幕府警鐘」,懸於釜山衛所,每次鳴鐘必以明瞳炮齊射為號,聲傳對馬島。
當石見銀礦的工器幣開端暢通時,明軍第二艦隊已抵佐渡島。上杉定實扼守相川山城,自恃島嶼天險,卻不知明軍樓船設備「工器錨鏈」——熟鐵錨爪裹橡膠防滑層,可在礁石密佈的海疆快速錨定。王銳站在船頭命令:「夜襲需借月光,神銳銃手聽令:以鐘聲為號,三輪齊射。」
七月望日,相川山城破城。朱載鈞登上天守閣,俯瞰佐渡金礦的「工器冶煉廠」——人力曲柄驅動的風箱將金砂熔化為液,匠人用刻工禾紋的模具鑄「工器金餅」。上杉定實獻上「佐渡保護印」時,明軍已在島西設立「工器衛所」,駐軍三千,兼管礦山與港口。朱載鈞指著海麵漂泊的橡膠殘骸:「越後若願獻礦,可免塗炭;若拒,下一場火攻將燒穿春日山城。」
朱載鈞對此早有預判,密令楊宗慶啟動「甲州斷鐵」打算:通過琉球商隊向駿河今川家、遠江今川家運送「工器馬具」,又以「工器義學」之名招降甲斐周邊豪族後輩。當武田信虎試圖征召信濃、伊豆諸部時,卻發明這些權勢已暗中接管明廷「工器協理」冊封,連其盟友北條氏綱都在小田原城試鑄明式火銃。
六月朔日,尼子耐久開城投降時,明軍已節製石見銀礦的十二處礦口。朱載鈞命匠人在礦洞入口刻工禾紋標記:「每十斤銀需鑄一斤工器幣,暢通西國。」同時將尼子家的「雲州鐵」熔鑄為警示樁,沿銀山海岸每隔十裡埋設,樁頂刻「工器取銀,留三成於地」。
當石見、佐渡的金銀通過工器樓船運往南京時,甲斐國的武田信虎正收到足利義晴的《九州服屬令》副本。幕府使者跪在躑躅崎館外,宣讀「結合諸藩抗唐」的詔令,卻被武田信虎的「甲州法度」采納:「唐野生器可裂石穿鐵,幕府拿甚麼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