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娘娘輕咳一聲,取下耳墜放禦案:「此墜抵十戶代役銀,臣妾願為天下先。」
正德元年臘月初七,卯時三刻,奉天殿銅鐘撞響,冰棱墜地有聲。朱厚照撫著禦案上的「神樞小火銃」,看楊廷和捧著《匠戶考成條例》上前,紫霞帔帛掃過金磚上的龍紋,腰間「守正」玉佩映著晨光。
「陛下!」周洪謨出列,「豈可讓女子參與匠作?」
楊廷和望著翟鳥耳墜,忽憶弘治帝托孤之言,握緊笏板:「老臣請任尚工監提調官,必使匠作有條。」
朱厚照回身,見她耳墜空位彆著枚銅錨形步搖——那是昨夜她命人仿王巧兒髮簪所製。他俄然輕笑:「聽卿的。但火器未成之前,先讓她放心鑄炮。」
雪粒落在尚工監匾額上,「工」字最後一筆蜿蜒如錨,恰與王巧兒髮簪紋路相合。這一日的早朝,終以「分籍而治」暫和解議,卻在每小我心中埋下火種——有的要燒儘舊製,有的要熔鑄新天,而王巧兒的火種,現在正藏在廢窯廠的爐火裡,等著某一日,照亮全部大明的天空。
楊廷和一震,這兩條直擊匠籍底子。他欲辯論,卻見朱厚照遞來《天工開物》,內夾山西匠戶血書:「上月有二十七人餓死!朕寧背罵名,不做亡國君!」
劉娘娘挑眉,替她拂去肩頭雪花:「鑄炮是大事,可這宮裡……」她頓了頓,「更能讓匠人立名。」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