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_第104章 吾道不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子時,楊慎在乾清宮點竄《工器科舉條例》,算盤聲驚破晨霧。他望著銅鏡中兩鬢的霜色,想起二十年前在豹房初見朱厚照時,少年天子手中把玩的銅活字。現在袖中的「工器監生」腰牌與首輔象牙算盤並列,恰如匠人與士大夫在他身上的共生。

周衡撫過算盤上的二十八宿刻紋,驚覺每個算珠位置都對應星象座標。楊慎從袖中取出《工器考·星象實證篇》手稿,紙頁間夾著青禾繪製的《鉛毒與星位關聯圖》:「士族說「天變譴告」,我偏要證明,鉛毒上犯熒惑,不過是工坊方位與星象運轉的偶合。」算盤珠在他指間如星子流轉,終究定格在「火德青焰」的硫硝配比刻度。

青禾為丈夫斟茶時,袖中滑落的《彈道默算表》暴露一角。楊慎拾起紙張,目光掃過老婆用珊瑚粉標註的彈道修改值:「巧了,我剛用《九章算術》推演出「仰角三分損益法」,與夫人的實測數據相差不過半寸。」他指尖輕叩算盤,珠子跳出「工器三號」火銃的改進參數,「明日朝會,可讓匠戶代表當庭演示算盤驗鉛,免得士族說我們故弄玄虛。」

楊慎撥弄算盤演示「聽聲驗銅」公式,算珠撞擊聲與遠處蒸汽機的轟鳴構成獨特韻律:「銅鐵含鉛量,可通過敲擊頻次算得。臣已編《工器聲律譜》,將宮商角徵羽對應分歧金屬音色,今後匠人僅憑算盤就能校準。」朱載鈞重視到,算盤框上刻著「技近乎道」四字,恰是楊慎題給尚工局的匾額內容。

亥時,楊慎在東閣召見欽天監正周衡,案頭擺著新製的「璿璣算盤」——上半部為傳統算珠,下半部嵌著磁星盤刻度。「周大人可知,」他轉動算盤右邊的星象旋鈕,「北鬥七星的方位竄改,可用勾股定理算出?我已將《詩經》「定之方中」與西洋星圖對比,明日朝會需勞煩大人用算盤演示。」

楊慎撫過腰間的「守正」算盤玉佩——此物原為儒家玉佩,現在內藏鉛砂比重秤——安閒答道:「回太子,星君借匠人之手鑄火銃,借士人之腦算彈道,此乃「工器與天道共生」之理。」他翻開手中的《火器算術》,算盤珠主動歸位至「硫十四硝七十」的刻度,「就像這算盤,框為禮法,珠為數據,缺一不成。」

申時巡查尚工局時,楊慎的算盤玉佩與老匠人腕間的錨鏈刺青同時映入朱載鈞視線。匠人遞來的防鉛口罩夾層裡,模糊可見楊慎推行的「七珠驗鉛法」——每七顆珊瑚珠對應分歧鉛含量區間。「首輔大人教我們,」匠人渾厚一笑,「算盤打得清鉛毒,就像打得清家國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