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又歎道:“是否每個外調軍鎮的節度使都會變,變得不忠不義,變得目無君上朝廷?”
高仙芝惶恐道:“陛下息怒,顧青擅自調兵,此為大罪,陛下可聖裁嚴懲,以儆效尤。”
很久,李隆基歎了口氣,道:“平吐蕃策要持續實施,但顧青擅自調兵啟釁,此事亦不成不究,不然國法奚用?”
“老奴領旨。”
頓了頓,李隆基語氣陰沉隧道:“傳旨,峻厲怒斥顧青所為,並奪其太子少保和光祿大夫之號,紫金魚袋收回,改銀魚袋,罰俸一年,並密令裴周南邊令誠周到監督安西軍,今後若無朝廷的調兵虎符文書,毫不準顧青擅動一兵一卒。”
韓介越看越含混,獵奇道:“侯爺,您在鼓搗啥東西?這是……兵器嗎?”
李隆基神采仍然陰沉,望著殿外的銀杏喃喃道:“權益過火,難全忠義,平吐蕃以後,還是把顧青調回長安吧,天下有一個安祿山,已經夠了。”
“靠的是對仇敵滿腔的氣憤,和我大唐王師戰無不堪的果斷信心。”顧青猝不及防給他灌了一口雞湯。
高力士想了想,道:“沉穩,聰明,有才,心中有情,但是不必然忠。”
高力士忍不住道:“陛下,平吐蕃策恰是關頭之時,此策唯有顧青方能把控大局,國庫已撥出近五十萬貫實施此策,若冒然撤換顧青……”
韓介驚道:“竟如此短長?它如何用?”
轉過身時,李隆基的目光卻有些陰沉。
現在這個天下多了一個顧青,他帶來不一樣的東西,他即將竄改這個天下。
說完李隆基卻不再持續這個話題,端起酒盞笑道:“本日你我君臣把酒言歡,高卿分開長安多年,閒暇之時可在長安城閒逛些光陰,看看我大唐都城的竄改,聊解多年戍邊之苦。”
李隆基淡淡隧道:“短短數年,顧青為何從無情變成了有情?”
顧青在玉門關做的事,高仙芝並不知情,當時的他已經回到了長安。
顧青停動手裡的行動,苦笑道:“如何用的題目,我還在思考,主如果思考火藥的最好配比,韓介,去幫我彙集一些東西……”
不幸又好笑的悲壯。
高力士躬身道:“老奴亦對顧青此人非常正視,隻因陛下對他正視,是以老奴記得有關顧青的統統。”
李隆基臉上不見喜怒,悠悠一歎道:“現在朕還想聽聽你對顧青的評價,想曉得是否與當年不異。”
“高將軍,還記得當年你初識顧青時,是如何評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