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的情勢與齊國分歧,太原之北,代、雲中、雁門等地,皆為胡族。在趙國有一句俗話,叫胡兒十歲能騎馬,胡人之代馬,高低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胡人之騎,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胡人之士,饑餐肉渴飲酪,不懼風雨頹廢,能在頓時奔襲千裡,中國之士弗與也。以上三者,便是胡人的好處,如果我趙國依托粗笨的戰車、輜重後勤長達數裡的步兵,與胡人相鬥,絕無勝算。”
他搬出了先師孟子這尊大神,來壓迫敵手:“詩言,‘蠻夷是膺,荊舒是懲。’對於遠方蠻夷,應當用中國的禮節衣冠去教養他們,豈能反過來向他們學習?吾師孟子曾言,但聞出於深穀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深穀者;但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當年南蠻與北狄交侵,若非管仲,天下人都要披髮左衽了,現在蠻夷之患僅在邊陲,趙國卻主動穿上蠻夷的衣冠,這是讓管仲禁止的事情產生啊,真是不知所謂!”
明月重重看了匡梁一眼,一言不發,下頓時前,向主持此次打獵的齊國太子建、天孫賈見禮:“太子,齊相,本日之事,有辱國之嫌,我請就此事,與匡將軍辯上一辯!”
他又朝他身後的世人看了看,玩味地說道:“不過我也傳聞,趙地有諸多胡人,另有持續幾代趙國君主娶胡女為妻妾,想來感染蠻夷之俗,也不敷為怪。”
匡梁此言極其無禮,激發了四周齊人的一陣轟笑,這句話也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固然胡服騎射已經不是甚麼訊息,但在齊國,仍然視之為異端,臨淄的宮廷內院,豪長之家,可冇少對此加以嘲笑。
“這……”匡梁本是粗人,成心挑釁,卻被長安君妙語所黜,一時候有些無言以對,便再次看向了滕更,向他乞助。
還是幫忙太子建主持打獵的齊國相邦天孫賈見環境不對,出言怒斥道:“匡將軍,慎言!”
“很簡樸。”
還是明月攔住了他們,讓世人稍安勿躁,這匡梁是個果斷的反趙派,在公家場合三番五次挑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如果冒然起了牴觸,反而讓他得逞。
這一番話簡樸易懂,連文盲都能瞭解,高台上的女眷,太子建擺佈的侍從都暴露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長安君部下世人將此視為欺侮,頓時大怒,趙括握緊了弓,手摸到了箭羽上,魯勾踐更是橫眉,幾欲拔劍出鞘……
滕更問道:“長安君為何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