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女蛇一起修行_道教門派續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南宮派:與前麵先容的南宮宗並非一派,切莫混合,此處南宮派為全真龍門派支派。由龍家世十代李清秋開啟,以廣東羅浮山為中間。清梁教無《玄門必讀》:“南宮祖李清秋,為龍家世十代孫,得至人傳授真道口訣。道成,得證天仙。後秘授曾一貫祖師,法派曰南宮派”。李清秋平生不詳。從清陳教友《長春玄門源流》卷七可見其傳代大要:“曾一貫,號山山,不詳何許人。其師李清秋,龍門派第十代孫,得至人傳授真訣,一貫傳其學,恬修道成,以符藥救人。康熙間人羅浮,築道場於紫霄洞。五十五年(1716),廣州旱,當道邀要求雨,雨大注,因委管沖虛觀。山中五觀,餘四曰酥醪,曰九天,曰黃龍,曰白鶴,俱延為方丈。後遷紫霄洞道場於酥醪洞,令弟子柯陽桂主之。師自居沖虛,未幾成仙。”是為龍家世十一代。其弟子柯桂陽,“號善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家世住宦,幼習舉子業。……弱冠棄家遊羅浮,禮曾一貫為師。”與其師共興酥醪觀。“住山三十餘年,度弟子百餘人。乾隆十年(1745)六月二旬日無疾而終,年五十三。”是為龍家世十二代。厥後有童複魁,號慵庵,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為柯桂陽再傳弟子,即龍家世十四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入道於羅浮山酥醪觀,時年三十八。複雲遊二十載,歸後被推為酥醪觀主持,覆被舉任道會師之職。嘉慶六年(1801)卒,壽九十八。其徒有江本源,字瀛濤,號鬆竹隱士,廣東番禺縣人。入道羅浮酥醪觀,通儒、釋之學,能詩文,士大夫喜與之遊。童複魁去世後,繼為酥醪綱方丈。為龍家世十五代。又有賴本華,號介生,原名洪禧,字疇葉,廣東東莞縣人。幼習舉業,為諸生,以詩名。後入酥醪觀,禮童複魁為師。習靜一室,不與人接。年八十餘化於觀中。有《浮山新誌》、《紅棉館詩鈔》傳世。後有陳銘珪,字友珊,廣東東莞人。鹹豐二年(1852)副貢生。晚學道於羅浮,派名教友。後修複酥醪觀。為該觀方丈,自號酥醪洞主。為龍家世十七代。光緒七年(1881)卒。傳有弟子張永暗等。

西竺心宗:全真道龍門派支派。由龍家世八代雞足道者所開啟。以雲南雞足山為傳播中間。據《金蓋心燈》卷六《雞足道者黃狀師傳》,雞足道者,來自月支,休於雲南雞足山。自稱野坦婆閉(才字應為者字),華言求羽士。所精唯西竺鬥法,稱“西竺心宗”第一百代。清順治十六年(1659)赴京師謁王常月,賜姓名曰黃守中,遂為龍家世八代弟子。《覺雲本支道統薪傳》下卷《閔大宗師傳》稱,乾隆五十五年(1790)閔一得攜王常月所傳大戒書去雞足山,黃守中猶在,閔以大戒授黃,黃以鬥法密術授閔一得,閔歸而纂為《大梵天賦梵音鬥咒》十二卷。黃守中所傳“西竺心宗”,實為玄門中的佛密派,其法多采取玄門符籙派的“雲篆”和佛教的“真言”,佛密色采很濃。其徒多為行跡詭異、身挾絕技的江湖奇士。據載,黃守中傳管天仙(派名太清),管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金傳活死人(雲大辮,本姓王)、李赤腳、石照隱士(章大享),活死人傳常常生(郭陽曉),為龍家世十二代。黃又傳大腳仙、王袖虎。大腳仙傳張蓬頭,張傳龍門羽士(郭來澄)和李蓬甲等。十二代後傳承不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