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七真: 即全真道創建者王重陽的7位嫡傳弟子:馬鈺(創全真道遇仙派);譚處端(創全真道南無派);劉處玄(創全真道隨山派);邱處機(創全真道龍門派);王處一(創全真道崳山派);郝大通(創全真道華山派);孫不二(創全真道平靜派)。因其皆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生長作出過進獻,元室對他們都贈封“真人”或“真君”之號,加上其活動於北方,故被尊為北七真。北七真雖各創一派,但其宗教思惟和修煉體例卻大抵不異。他們倡導三教合一,以平靜寡慾為修道之本,以煉氣養氣為修煉之要,以忍恥含垢、苦己為報酬主旨。其傳世之作,均支出《正統道藏》。
南五祖:玄門全真道尊奉的五位宋朝祖師,即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相傳張伯端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在成都遇異人授予“金液還丹訣”,是以修煉得道,並將“金丹之道”授石泰,石泰授薛道光,薛道光授陳楠,陳楠再授白玉蟾。五祖以為儒、釋、道同源,三教一理。以修鍊金丹(內丹)或謂修煉“性命”為主。其修煉實際,在玄門內丹修煉實際中占有首要職位。因其活動多在南邊,所今厥後被尊為南五祖。又稱“南宗”或“紫陽派”。
北七真: 即全真道創建者王重陽的7位嫡傳弟子:馬鈺(創全真道遇仙派);譚處端(創全真道南無派);劉處玄(創全真道隨山派);邱處機(創全真道龍門派);王處一(創全真道崳山派);郝大通(創全真道華山派);孫不二(創全真道平靜派)。因其皆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生長作出過進獻,元室對他們都贈封“真人”或“真君”之號,加上其活動於北方,故被尊為北七真。北七真雖各創一派,但其宗教思惟和修煉體例卻大抵不異。他們倡導三教合一,以平靜寡慾為修道之本,以煉氣養氣為修煉之要,以忍恥含垢、苦己為報酬主旨。其傳世之作,均支出《正統道藏》。
碧洞宗:全真道龍門派支派。傳播於四川。初創人陳清覺(1606―1705)。據龍門正宗碧洞堂上支譜》載,陳清覺,道號賽鬆,又號煙霞,湖北武昌人。少年為進士,入庶常。後去官入道,至武當山太子坡拜龍門羽士詹太林為師,為龍門派第十代弟子。清康熙八年(1669)入川(或謂康熙二十六年入川),至青城山天師,補葺殿宇,用心修道。康熙二十六年(1687),將教務交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