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_第6章 根本所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亞述也曾經是兩河道域的“天下之王”,這是一名古亞述國王的原話。這位國王活著時,我們這邊商湯滅了夏桀,埃及的中王國則被希克索斯人所滅。不過古亞述這“天下之王”並冇做多久,真正崛起的是古巴比倫。[1]

周人,或許真是皇每上帝的“嫡宗子”。

斯芬克斯之謎

再看亞述。

納爾邁的體例是兩次加冕。

延綿不斷的是中漢文明,起死複生的則是希臘—羅馬文明。希臘城邦和羅馬帝國固然不複存在,卻“人雖亡而政不息”,反倒波瀾壯闊地生長為西方文明。與此同時,伊斯蘭文明後發製人,勃然崛起,囊括環球。不難瞻望,未來天下恐怕將隻能是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和中漢文明唱配角。

可惜冇人曉得周公如何想。

希臘精力是互補的。

所謂“群體認識”,就是“以群體為本位”,包含在思惟認識和看法上,以為先有群體,後有個彆;先有社會,後有小我。族群、社會和國度在小我之上,小我則是此中的一分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如許的工具,華農向來冇有。我們之統統,或者是天然的,如荀子的天;或者是世俗的,如墨子的義;或者既是天然的,又是世俗的,如孔子的命。死生有命,是天然的;繁華在天,是世俗的。就連老子的道,也一樣。

傳聞,周公攝政一共七年。頭三年停歇兵變,第四年封建諸侯,第五年修建成周,第六年製禮作樂,第七年還政成王。禮樂軌製,是他最後的作品。

所謂“實際精力”,也就是不承認“此岸天下”。既冇有宗教的此岸,也冇有哲學的此岸,乃至冇有科學的此岸。是以,杞人憂天一向傳為笑柄,清談則被以為會誤國。難怪魏晉玄學隻能曇花一現,還要在後代備受詬病,固然兩晉之亡一定因為清談(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十一卷《魏晉風采》)。

憂患是解纜點,歡愉是起點站,群體認識則是一以貫之的文明內核,也是中漢文明的地基和承重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