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_第6章 根本所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太極圖是甚麼?陰陽二極的內循環或窩裡鬥。它們能夠扭轉,能夠消長,能夠起伏,還能夠互換,但不能出圈。至於那“二極”,可以是禮與樂、儒與道、官與民、出與入,等等等等。但總之,是人不是神。

總之,藝術的服從之一就是“群”。以喜聞樂見的情勢實現“群體認識”,則是中國藝術的特性。是以,我們民族的“藝術精力”能夠也應當如許表述——

那麼,它是甚麼?

但做一個盤點,是能夠的。

或者說,也是一種藝術。

實際上,從君權天授,到以報酬本,到以德治國,再到以禮維序,以樂致和,周人締造的,本來就是一個完整、自洽、互補、穩定的體係,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文明諸多方麵。是以,中漢文明超等穩定毫不奇特,展翅迴旋就更是當然。厥後即便外族入侵,也隻是大水衝了龍王廟。

當然,得彌補一句:是群體的、家國的、倫理的人。

嫡宗子是有特權的。在而後將近五六百年的大好光陰裡,周的君子和淑女們芳華幼年,心智敞開,遂歸納出獨具一格冇法複製的俶儻風騷。

冇有宗教,就不會有信奉。

以是,希臘人有兩隻翅膀:科學與藝術;羅馬人也有兩隻翅膀:法律與宗教。它們都是互補佈局,也都表現了個彆認識。因為這兩隻翅膀就像十字架,以自我為中間向外伸展,最後又回到了本身。

至於殷商的上帝,則是他們的祖宗帝嚳,以及其他已故的商君,即“天上的帝王”,也不是宗教意義上的神。

中華的翅膀,是憂患心機和悲觀態度。

是啊,男耕女織,四世同堂,父慈子孝,共享嫡親,才最是其樂融融。就連桃花源中人,過的也是這類日子;就連《天仙配》裡的七仙女,神馳的也是這類餬口,更不消說芸芸眾生了。他們主張的是“心動不如行動”,是“說獲得做獲得”,乃至“目前有酒目前醉”,或者“好死不如賴活著”。

所謂“實際精力”,也就是不承認“此岸天下”。既冇有宗教的此岸,也冇有哲學的此岸,乃至冇有科學的此岸。是以,杞人憂天一向傳為笑柄,清談則被以為會誤國。難怪魏晉玄學隻能曇花一現,還要在後代備受詬病,固然兩晉之亡一定因為清談(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十一卷《魏晉風采》)。

這就有了藝術。

但是希臘人又極具藝術氣質。正如馬克思所說,他們是“普通的兒童”,也是人類童年景長得最完美的處所,是以能“為藝術而藝術,為審美而審美”。這類純粹,使他們即便是在縱慾和淫樂時,也毫無負罪感,更不會道貌岸然。隻要乾得標緻,不管是談天說地,還是尋歡作樂,都會獲得合座喝采,並且喝采的既包含朋友,也包含仇敵。[4]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