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統讚美,全歸真主,全天下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隻崇拜你,隻求你佑助,求你指導我們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19]
這是一個嚴峻的題目。
這並不奇特。
穆罕默德則是最後的使者,封印的先知。就是說,而後安拉就不再遴派使者和先知了。是以,穆罕默德也是最巨大的賢人,漢語表述為至聖,阿丹(亞當)和爾撒(耶穌)等五人則是大聖,彆的另有欽聖和列聖不一而足。
實際上古蘭(Qur'ān)的本義就是朗讀,而朗讀能夠加強信心和凝集力。要曉得,除第九章外,《古蘭經》每一章的章都城有“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這句話,而每次禮拜時都必須朗讀的首章則是如許的:
公元632年6月8日,巨大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與世長辭迴歸安拉,這讓很多人六神無主。的確,伊斯蘭教由傳創而建立,一半因為穆斯林信賴安拉的啟迪,一半也因為穆罕默德的小我魅力。現在,先知已經歸真,安拉也不再調派使者,冇有了主心骨的芸芸眾生將何去何從?
冇錯,伊斯蘭另有戰役的意義。
除了唸誦清真言和作證言,穆斯林每天都要禮拜,並在先知第一次獲得天啟的萊麥丹月齋戒。如有前提,平生中起碼到麥加朝覲一次,不具有前提的則可請人代為實施。
清真言是伊斯蘭教根基信奉的綱領性表達,是以是每個穆斯林平生中講得最多的話。在某些昌大的場合,比如入教時和臨終前,則不但要唸誦清真言,還要唸誦作證言――我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的獨一無可思疑;我又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婢和使者。
是以,冇有甚麼“道成肉身”,隻要“道成典範”。
哈裡發(Khalīfa,又譯海裡凡)的本義,是擔當者和代理人。烏瑪哈裡發的全稱為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義是“安拉使者的擔當人和代理人”。這能夠說是相稱精確和鬆散的表述,因為他的任務是加強連合和穩固政權,持續先知的崇高任務,但不再有接管天啟的權力和能夠。
這是新宗教的成年禮。
費事則由來已久。究竟上,前三任哈裡發並冇有獲得統統人的認同,一部分人對峙以為隻要與先知血緣乾係比來的纔有資格擔負這一職務。他就是阿裡('Ali),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半子,先知之女法蒂瑪(Fātima)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