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安史之亂_第2章 姚崇拜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姚崇並不謝恩。

本來坐在首位的中書令當即起家讓座。

玄宗說:考慮已久。

榮幸的是,李隆基恰好是一個想做聖君的人,姚崇的任命也被描述得極具戲劇性。傳聞,閱兵式的第二天,唐玄宗在渭水之濱打獵,姚崇被召見在馬前。當時玄宗天子的表情和興趣都很好,便笑容滿麵地問他:愛卿會打獵嗎?

姚崇說:冇有足疾,隻要芥蒂。

姚崇問:不窮兵黷武,不好大喜功,行嗎?

玄宗說:賜坐。

久經疆場的玄宗天子立即就聽明白了。想想看,汗青上哪一次政變不是因為表裡勾搭?固然玄宗信賴岐王作為本身的弟弟不會謀反,粉碎政治端方的人卻必須嚴懲。

差一點被殺的是郭元振。

姚崇問:不靠酷刑峻法,而以仁義治國,行嗎?

姚崇問:寺人不得乾預朝政,行嗎?

上述故究竟在太像小說,以是不被野史采信。但,姚崇有這十項施政綱領是究竟,擔負了中書令也是究竟,隻不過要到兩個月今後。本來的中書令,則被貶為刺史。[13]

很好!玄宗天子說。朕好久冇有見你了,恰好有些事情要聽你的定見,跟著宰相們一起走吧!說完策馬而去。

這當然又是姚崇所為。某次上朝,姚崇一瘸一拐。玄宗體貼腸問:愛卿莫非有足疾嗎?

姚崇說:中書令是輔弼,姚崇豈敢僭越。

虔誠向來就是君主對臣僚的要求,隻不過虔誠或忠臣也有兩種。一種是謀臣之忠。他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殫精竭慮替君主運營,為了勝利能夠不擇手腕,敢冒風險也甘冒風險。至於所謀之事是否合法,則不在考慮之列。

姚崇問:國戚不任宰相,冗官一概淘汰,行嗎?

是以張說下課,以及其他“七三功臣”紛繁被貶,便被以為是姚崇的妒忌而至。實在不然。玄宗不是睿宗,更不是中宗,豈是姚崇所能擺佈?說到底,他的翻臉不認人,底子啟事是要開創新紀元。彆忘了,新天子的新年號但是叫做“開元”的。走馬換將,不過意味著啟動新的法度罷了。

冇想到,張說出來後卻一言不發。

接下來姚崇提出的其他主張,玄宗全數接管,包含統統的臣僚都能犯顏切諫,他們的品德莊嚴不受欺負;也包含將兩漢和武周的汗青經驗記實在案,永為警示。因而姚崇山呼萬歲:天下萬幸!聖君千載難逢,姚崇敢不肝腦塗地。

玄宗說:固然言無不儘,朕量力而行就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