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1_7 星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即便殺掉了劉珪與劉軍諸將,城中另有他們的萬餘軍馬,內部定然不穩。以是說,鄧舍派楊行健來做濟南知府,實在識人善用。楊行健有策畫,有辯才,臨危不懼、侃侃而談,剛好能夠彌補楊萬虎的略微莽撞不敷。

楊行健沉吟半晌,道:“選城中的忠貞教眾,構成步隊。人不需多,多分幾隊。日夜輪班,遊走城內。走到處,皆高宣佛號,誦教義典範。引住民轉念彌陀,果斷他們同生淨土之念。”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遼東也算燕國舊地。受地理環境與氣候的影響,發展此地的人,脾氣多剛毅豪放,有男兒氣。楊行健雖為一墨客,耕讀傳家,但是也不例外。且若無鄧舍,他也不會有明天。

想一想鄧舍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堪攻無不克的威名。想一想海東諸虎將的英勇,一個個可謂萬人敵。劉珪當場表態:“我輩甲士,當死國、死戰。諸將有言降及走者,斬!”

遼東的人文並不聚集,莫說與江南比擬,連中原都遠遠不如。江南人視之,覺得關外荒寒邊陲。要非鄧舍鼓起於海東,他楊行健再有學問,估計也是冷靜無聞。又怎會有機遇名聞海東?現在大名更傳遍益都。是以,貳心中是以,自但是然地就又有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動機。

一個豪傑,在鼓勵士氣方麵,常常比十員虎將都管用。楊行健久受鄧舍的熏陶,往平常見鄧舍利用此計。楊萬虎的軍隊打下了王京,鄧舍就賜賚其先登入城中的千人隊一個“漢陽營”的美稱。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行健微微一笑,道:“毛貴、士誠運營山東日久,城中百姓燒香茹素者很多。國教根底深厚。縱有流言,有何懼焉?”

“大人?”

汗青上,紅巾軍東征高麗。時價夏季,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全軍士卒凍傷者甚眾,皆堆積帳內,唱誦佛經,相互取暖。

王保保在城外挖溝築山,濟南城內也一樣如此。楊行健清空了城邊的民宅,構造民夫在城牆內發掘壕溝。壕溝裡挖出來的土,一樣地堆積成壘,在城內又製作起來了一條土牆。萬一外邊的城牆被攻破,有了這壕溝與土壘,守城方的軍隊便還能夠再持續接著負隅頑抗。所謂的“步步為營”,也就是如許了。

楊萬虎忠則忠矣,勇也勇矣,激憤憤怒之下,說話卻有些不太重視體例。要冇有楊行健後邊的這番彌補、分解,或許隻會形成一種結果:當場就與劉珪及其部下諸將鬨翻。也不消等王保保來攻城了,直接先來上演一出血濺帥帳、自相殘殺的好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