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1_12 三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察罕為脊,吳國公為腰。竊為殿下計,上策無過先折天下之脊梁,元廷陷落。再取天下之腰肢,是南北混一。也便是說,擒虎捉鷹的根基原則,應當以滅察罕為先,以取江淮為次。

“卑職又請仍以先前三喻,為殿下闡發如何擒虎捉鷹。”

“來人,為方主事籌辦炊事。”

“蓋因殿下橫空出世,而群雄皆不知殿下之情意也。故此,遠至台州,南至吳越,西到楚漢,方國珍、張士誠、吳國公、陳友諒,乃競相遣派使者,攜珠寶、帶美人,不辭千裡之遙,而馳驅益都之道。此數人者,皆強國也,不以山川為遠,而來益都,求見於殿下之前,遊說於群臣之間,所為者何?

方從哲對世人行個禮,雖官卑人微,不見涓滴的拘束,安然落座。

“卑職又請以此三喻,為殿下闡發群雄之短長。”

“李察罕、吳國公的弊端是如許了,那我海東的弊端呢?又是甚麼?”

“也不儘然。先動手為強。擒虎之同時,殿下也能夠暗裡款通友諒與士誠。友諒遠而士誠近,藉助士誠的力量,以此來消磨吳國公的氣力。如此一來,是我擒虎的同時又拔掉鷹羽,折斷脊梁的同時又取下腰肢,天下的走勢,不就很較著了麼?”

為何當初海東諸將都以為女真馬隊敢戰?就因為女真人太窮。獲得的都是賺的,戰死了也冇啥虧的。隻不過,現在在方從哲這些從江浙富庶地區過來的人看來,海東的漢人軍隊實則也是與女真差未幾罷了。

“殿下所問者,不是問該如何來實現盟約。以卑職覺得,殿下實在是想問該如何來擒虎捉鷹,可對麼?”

鄧舍微微一笑,心中想道:“落空的是鎖鏈,獲得的是全部天下。”對方從哲此議頗覺得然。

鄧舍問洪繼勳,道:“先生覺得呢?”

“察罕欲圖江南,必先圖山東。江南欲圖北地,也必先得山東不成。

“請。”

“李察罕雖有十萬之軍,固然占有了晉冀、陝西之地,鄰有孛羅之覬覦,上有多數之管束。是其軍雖硬而不能收由心,是其人雖多謀而不能肆意施為。冇法做到令從一出,冇體例隨心所欲。若將他比作猛虎,則孛羅與多數就是他的籠子,柙中之虎是也。這就是他的弊端。李察罕少的,是天時也。

“至於士誠、友諒、國珍、玉珍、有定諸子,不過或為腿、膝,或為腳、趾,其國雖富,其人雖眾,無所用力處也。

“不錯。”

“請講。”

“而李察罕,是我存亡之敵也。彼晉冀與我山東,比方兩虎相爭中原,必將不能容。我海東又既然與晉冀有此水火不容之勢,那麼,欲接強援,該與誰結,也就呼之慾出,不言可知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