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羽風流_第152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隙:嫌隙。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閏三月十四日,在京都拜送父親,嗣後共接家書五封。蒲月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幼安然,諸弟讀書昂揚,並喜父親出京,一起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餘日,真極神速。

餘之良朋,如倭艮峰之瑟(亻間)3,令人對之寂然。吳竹如竇蘭泉之精義,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吳子序邵慧西之談經,沉思有辨。何子貞之談字,其精美處,無一分歧,其談詩尤最符契4。子貞深喜吾詩,故吾自十月來,已作詩十八首,茲抄二葉付回,與諸弟閱。馮樹堂陳岱雲之發憤,汲汲不逞,亦良朋也。鏡海先生,吾雖何嘗執贄5請業,而心已師之矣。

蓋人不讀書則已,亦既自名曰讀書人,則必處置於《大學》。《大學》之綱擁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昔賣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誇,亦隻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不謂之明理有效之人也?朝廷以製藝取士,亦謂其能代聖賢立言,必能明聖賢之理,行聖賢之行,能夠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於修己治人之道?關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故異哉?

【註釋】

兒子國藩跪著稟告

餘自十月月朔路記日課,念念欲改過改過;思疇前與小珊有隙,實是一朝之忿,不近情麵,即欲登門賠罪。剛好初九日小珊來拜壽,是夜餘即至小珊家久談。十三日與岱雲合隊,請小珊用飯,今後歡笑如初,前隙蓋釋矣。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讀書。國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諸位賢弟足下: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諭,敬悉統統。鄭小珊處,小隙1已解。男人前於不對,每自忽視,自十月以來,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其詳具載示弟書中。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長沙所發信,內途中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廿二接玄月初二日家書,欣悉以慰。

眼下兒子身材如常,每晚早睡,起得也早。隻是不能用腦過分,過分了便頭昏。以是常常靜下心來讓腦筋不想任何事情,身心優閒以加強涵養工夫,以便謹敬的遵循父親關於保身的訓示。九弟的功課很普通,《禮記》九本已點完,《鑒》已看到《三國》,《斯文精煉》詩文各讀了半本,詩歌稍有進步,文章冇有進步。但也不求很快見效。看他對書的體味程度,已經有些心得,約莫隻是手不從心,還表達不出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