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其二》
《隋唐演義》中更是將李白作清平調一事,描畫得詳細而傳奇。
借問漢宮誰得似。不幸飛燕倚新妝。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如何來看,入了眼,都是俗氣。可我仍然喜好。在一首唐詩的故事裡,嗅著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眠,我不想做風騷鬼,隻願夢裡有花花草草由人戀,有大片的牡丹將光陰開賤,而我抱著一把塵凡中的繁華,本身深埋了,又深埋。
像聽李玉剛的曲子。“嫋晴絲吹來閒天井,搖擺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冇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步香閨怎便把滿身現……”,他反串唱《牡丹亭》,染胭臉,瓊瑤鼻,菸絲一樣的眼神,蛇信子一樣的嗓子,帶著無儘的柔靡和奧秘。一個字掛在舌尖,半天落不先來,心懸著,春拉成了線,聲音也拉成了線,隻由他晃來晃去。牡丹在戲裡姹紫嫣紅的開……它就是花好月圓裡的阿誰花啊。
說那李龜年奉旨飛騎,趕緊出宮,去翰林院宣召李白學士,可李白去酒坊裡吃酒去了。李龜年立即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帶,回身至市中沿街找尋。過了好久,才聞聲街邊一座酒樓上,有人大聲狂歌。定神一聽,那人恰是李白。進了酒樓,隻見那李白學士已經吃得酩酊酣醉,手中還持杯不放。李龜年上前大聲說道:“奉聖旨立宣李學士至沉香亭見駕。”李白全然不睬,念著“我醉欲眠君且去”。便昏昏欲睡。見此景象,李龜年隻要請人將李白扶上馬背,入宮而去。到得五鳳樓前,有內侍傳旨。賜李白學士走馬入宮。李龜年在頓時給他穿上冠帶袍服,倉促忙忙走至沉香亭,纔將李白扶下了馬。而李白已經醉到了極致,底子不能朝拜。玄宗命人拿了紫氍毹毯,鋪置於亭畔。讓李白稍作憩息。厥後,楊貴妃令人取來池中之水,給李白噴麵,他才醒來,微微展開眼睛,冷不丁見是禦駕,立即掙紮俯伏於地奏道:“臣該萬死。”玄宗遂賜座給李白,又差人去製醒酒湯。吃畢了醒酒湯,玄宗對李白說道:“本日召卿來此,彆無他意。隻為這牡丹花開。朕同妃子賞玩,不欲複奏舊樂,伶工停作,隻待卿來作新詞耳。”李白卻還要喝酒,對玄宗說:“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臣妄自稱為酒中仙,惟吃酒醉後,詩興愈高愈豪。”藉著酒力,李白喚來了寺人高力士為他脫去皂靴,又請楊貴妃為他磨墨。酒儘詩出,揮筆即成新詩三章,乃《清平調》三首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