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女生呀呀嘿_梅花 花幽獨,人幽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儘、無佳思。沈捲菸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義。

因而,便有人猜想,林逋在青年時就挑選歸隱的真正啟事。或許,在他的另一首看似是“閒情一賦”的小詞中,模糊透露過他的心聲:

李清照亦愛梅。而她填詞《孤雁兒》時,就已經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媒介不妄耳。

好似有此一句,這千百年間裡寫梅的句子,皆可忽視不計。

附:

到了清朝,顧貞觀給納蘭容若寄信,寫到江南梅,落筆便是:一片冷香唯有夢,非常清臒更無詩。

我最愛的,是此中那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傍晚。

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應是暮年。彼時的她家國不在,是難過客,是斷腸人。這詞裡,有掩不住的寒涼。即使是梅花綻放的初春,亦有掩不住的秋暮之氣。

花幽獨,人幽獨。

君淚盈,妾淚盈。羅攜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

暮年間,林逋泛舟五湖,周遊江淮之間,中年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於孤山,而是餘年足不及都會,並不仕不娶,布衣畢生。在孤山上,他廣植梅樹,畜養仙鶴,視梅為妻。視鶴為子。林逋亦常棹舟出遊,來往於湖間諸寺,與高僧詩友談經唱和。如有客至,孺子放鶴而飛。林逋則見鶴而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傍晚。

想那隋代開皇年間,一個叫趙師雄的人遊曆羅浮山,在冬夜的堆棧裡,夢見一名斑斕脫俗的女子,渾身芳香襲人,言語和順至極,與他一起喝酒暢聊。又有一名綠衣孺子,在一旁輕歌曼舞,極儘歡樂。後半夜,趙師雄在醉意中暈暈入眠。第二天,他在天將發亮時醒來,卻發明本身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衣鳥兒正在歡唱。本來夢中女子就是梅花仙子,綠衣孺子就是翠鳥,而這時,月光相照,星子橫斜,夢已消逝,獨餘趙師雄對著夜色,難過不已。

是誰在吹《梅花三弄》,驚破了春情?

這是北宋隱士林逋的《山園小梅》。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人說此一回,乃是曹公埋下的伏筆,表示最後唯寶琴運氣獨好。那大觀園裡的人間,全落了個茫茫大地真潔淨。

我在網上搜林逋的圖片。看到清人所繪的一卷《林逋攜鶴圖》,果有仙道之氣撲鼻而來。與我腦中猜想一拍即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