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_第八十八章 三晉佛道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裡現存洞窟53個,雕像五萬多尊,最高的約二十多米,最小的隻要十幾公分,形狀各彆,看模樣,佛的天下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因為它是在沙岩上雕鏤,風化比較嚴峻,很多佛像隻能看到表麵了。但是,在那尊大佛前,你仍然感遭到他的慈悲和嚴肅。

“大俠請帶路!”

修建有三組,先是三宮殿,這是玄門的六合,供奉道家三清。繼而三聖殿,恰是佛家天下,供奉西方三聖。後為三教殿,集合國傳統崇拜之大成,中為佛祖,右為孔子,左為老子,儒、釋、道三教合一,真是空前絕後,看出前人用心良苦。

有人說五台如同五朵蓮花,烘托出佛教的色采。以我的職業風俗,還不如說五台如同五行圖案,金木水火,土居中心。按佛教說法,天下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那麼中台意味甚麼呢?或許意味空吧。

在五台山,我有很多體味。其1、寺院廟塔多,不但是數量多,並且種類多,能夠說各種佛像千姿百態、各代修建各放異彩,並且,漢、藏兩家的修建和傳承並存數百年,能夠說是集合了中國佛教的大成。其2、皇家修建多,從唐宋元明清,各代敕建重修之地,均有皇家詔命、朝遷文書,僅從銅塔銅殿看,如此龐大的用銅量、如此精彩的製作,如果不是國度財力作包管,任何官方钜富,即便傾家蕩產也冇法完成。其3、修行僧尼多,僅就我們看到的,起碼在五台山,有一千多僧尼,這是正規的削髮人,過著正規的寺院餬口,暮鼓晨鐘、唸佛坐禪,在我看來,千百年的香火不滅、千百年的傳統不竭,這是得五台山成為佛教聖地的首要啟事。其4、信眾禮拜多。我看到有來自西藏的、青海的、內蒙的,更多的是來自本地的,各族信眾,有三步一頭五步一叩的,有五體投地一步一拜的,有手持香火一走一揖的,也有轉動念珠一步一唸的,經咒之聲,一起從未斷絕,鐘鼓之音,定時山間反響。

沿途顛簸,底子不敢開窗,免得煤灰吹了出去,以是一起比較頹廢,厥後改走省道,決定先到大同。不走不曉得,一走嚇一跳,大同的路還差些。顛末大半天,總算到了雲岡石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