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平天_第十章 端平入洛 相位之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席上先上了茶水、點心、時令生果等,勸過了一回茶,史嵩之方開口議論閒事。先是對呂文德與尹治平二人此次培養的襄陽大捷表達了高度讚美,又說此次襄陽大捷意義嚴峻,功在社稷。

隻是鄭清之下台,相位卻也冇能落到史嵩之手上,而是被名譽、職位僅次於鄭清之的副相喬行簡下台扶正。不過史嵩之也很清楚,比擬起鄭清之來,喬行扼要更輕易對於很多。並且喬行簡年紀挺大了,已活不了多久,便是喬行簡想兼併著相位不放,也兼併不了幾年,他卻還年青,等得起。但鄭清之的年紀卻不比他大多少,如果讓端平入洛的打算勝利,使鄭清之的相位更加安定,他要等鄭清之老死、病死,恐怕要多等個1、二十年。

史嵩之任京湖製置使兼知襄陽府時,距現在也不過就七年時候。而因他知襄陽府時所做出的政績,此次襄陽大捷,也確切少不得他的一份功績。並且他現在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督都兩淮、四川、京西、湖北軍馬,襄陽兵事本就受他督率轄製,從這方麵上說,襄陽大捷,也少不得他的功績。

而理宗天子也是因為端平入洛的失利,看清楚了史嵩之對於襄陽的影響,以是在調史嵩之入京為官後,才用心把呂文德這個跟史嵩之不對於的趙葵的部下安插到了襄陽去。同時,把襄陽史嵩之部下一係的官員,也各自調去分歧處所,使史嵩之在襄陽的權勢不能再抱成一團,尾大不掉。

呂文德聽罷,忙謙善道:“相公過譽了,文德不敢居功。此次襄陽大捷,一是尹真人於十萬蒙古雄師中刺殺敵酋忽必烈,使敵軍群龍無首,士氣大喪,遂能得此大捷;二是相公您苦心運營襄陽十餘年,使得襄陽兵精糧足,這才氣為我們此次大捷打下根本。不然若襄陽糧秣不敷,兵員不精,早已被蒙古一戰而下了,何來我們今曰大捷?”

而史嵩之想要入朝為相,就不能在襄陽這等軍事重鎮上具有太強的影響力,以免有擁兵自重之嫌。占有相位,再在處所上手握重兵,這天子哪還敢再放心去用。對於天子拆解打散他在襄陽的權勢,史嵩之也隻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需求的時候還得主動共同。入朝為相,就不能再擁兵自重,這本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端閏年間,當時的宰相鄭清之所主持的“端平入洛”打算失利,並且使宋朝蒙受了極大的喪失。鄭清之便不得不引咎辭相,雖理宗下旨挽留,但因滿朝風議,彈劾者眾,到最後鄭清之還是得去相下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