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平天_第十章 端平入洛 相位之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理宗天子也是因為端平入洛的失利,看清楚了史嵩之對於襄陽的影響,以是在調史嵩之入京為官後,才用心把呂文德這個跟史嵩之不對於的趙葵的部下安插到了襄陽去。同時,把襄陽史嵩之部下一係的官員,也各自調去分歧處所,使史嵩之在襄陽的權勢不能再抱成一團,尾大不掉。

一來是他與淮東製置使趙葵反麵,如果打算勝利,提出這一打算的趙葵定然是首功,必定要因功而位居其上;二來他時任京湖製置使兼知襄陽府,已運營襄陽十餘年,在襄陽屯田大得勝利,而他又一力促進告終合蒙古攻滅金國之事,也是大功一件,已有了入朝謀取相位的名譽、政績與資格。

但史嵩之倒是一個為達目標,不吝手腕之人。當時天子嚴令,而鄭清之亦勢大,進兵入洛的打算已難以禁止,以是他也隻要承諾了下來。但在接下來的戰事上,他在火線督運糧草卻多加推拖諉頓,終究使得火線兵馬糧草不濟而致大敗。當時火線非是無糧,而是有糧史嵩之卻找各種藉口以遲延,以使得火線糧草不濟。

席上先上了茶水、點心、時令生果等,勸過了一回茶,史嵩之方開口議論閒事。先是對呂文德與尹治平二人此次培養的襄陽大捷表達了高度讚美,又說此次襄陽大捷意義嚴峻,功在社稷。

史嵩之時任京湖製置使兼知襄陽府,在襄陽運營十餘年,以京湖路糧草最為豐足,並且京湖離三京比來,進兵最為便利,後勤補給也輕易處理。同時,京湖不穩也必定有礙於進兵光複三京。

史嵩之任京湖製置使兼知襄陽府時,距現在也不過就七年時候。而因他知襄陽府時所做出的政績,此次襄陽大捷,也確切少不得他的一份功績。並且他現在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督都兩淮、四川、京西、湖北軍馬,襄陽兵事本就受他督率轄製,從這方麵上說,襄陽大捷,也少不得他的功績。

這些也都是在到臨安的路上,尹治平從呂文德口裡體味到的。隻是呂文德這番話雖也算得是實話,卻也少不了拍馬屁之嫌。處在史嵩之這等位置上,吵嘴也是從兩方麵來看。襄陽戰事,此番大捷,確切要算他有功。可如果大敗,這番不對卻也要算在他的頭上。

端閏年間,當時的宰相鄭清之所主持的“端平入洛”打算失利,並且使宋朝蒙受了極大的喪失。鄭清之便不得不引咎辭相,雖理宗下旨挽留,但因滿朝風議,彈劾者眾,到最後鄭清之還是得去相下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