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道杜光庭(850-933),為唐末五代聞名玄門實際家,著作宏富,傳播甚廣,曾到訪天目,並賦詩《天目山》:“盤空躡翠到山顛,竹殿雲樓勢逼天。
《杭州美食》,一家杭州飲食公司的內部刊物(注2),發行量不大,隻擺放在本公司旗下餐館與內部員工瀏覽。該雜誌創辦時,編輯登門約稿,林為這家雜誌寫了很多文章,先容了杭菜名肴及背後的故事及傳說,讓人們在撫玩西湖美景之餘,咀嚼這座都會源遠流長的菜肴文明。有記者寫道,林傳授不擅廚藝,卻能將汗青澆注成一道道甘旨好菜,委實不易。
古洞草深微有露,舊碑文滅不知年。
林查閱了曆代處所誌書與古籍的記錄,在文中將這些史實一一列出。
自是人間輕舉地,何必蓬島訪真仙。
普通來講,在雜誌上頒發的稿子,大多是他的最新創作。因為一部專著的完成,並非能一蹴而成,需求經年累月的儘力才氣麵世。由此,在各個報刊上頒發的很多內容,實際上是他的最新研討創作服從,讓讀者先睹為快。當然,也有部分文章在已出版的冊本上有了,但是書籍隻能在小眾範圍內暢通,報刊能用最快的時速、最直接的體例通報給大眾。
梵天寺,築於天夏四年(904),吳越國王錢鏐所建,初名南塔寺。乾德三年(965)於寺中建一對經幢,有釋迦真身舍利塔。平治年間(1064-1067)改名梵天寺。
一州風景分簷外,萬裡雲霞在目前。
杭州,一座千年古城,起初修建大略是木佈局的,一座屋子緊連著另一座屋子,易於產生火警,為百姓形成過龐大災害,誌書古籍上均有記錄。
《杭州佛教》,為市民族宗教局主理的一家內部雜誌,林為該刊撰文先容了初期杭州佛教由來,在吳越國時,作為首府的杭州被譽為“東南佛國”,全市有梵刹數百所,這與吳越國君主錢氏三代五王信奉“信佛順天”的主旨不無關聯。因為朝廷信奉高僧,禮遇名道,促進了杭州成為當時東南佛教的一大中間,吸引了四方信眾,也為杭州西湖的旅遊打下了根本。
《杭州消防》,這是一家市消防局的內刊,一份鼓吹都會防火減災的雜誌。
《杭州月誌》,為杭州處所誌辦公室主理的雜誌。創辦不久,林正秋就成為首要撰稿人之一。他參與過八十年代初的首屆天下處所誌集會,並且對杭州曆代處所誌有很深的研討。
今寺院已毀,但遺址前仍留有一對經幢,高十五.六七米,通體為太湖石修建,體量高大宏偉,雖曆千年風霜光陰,仍聳峙在山坡之上,今已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天下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