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疏肝養血的文人雅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肝鬱處的養血玄機

多少年後,當吳門醫派的弟子們提及"清閒散的醋炙柴胡",總會想起葉天士在繡竹軒中凝睇柴胡花的阿誰春日。那株在東風裡搖擺的柴胡,帶著文人的雅韻與醫者的匠心,今後在中醫的丹方殿堂裡,留下了"疏肝養血"的美好身影,讓後代之人曉得:一味藥的演變,本來能夠這般文雅,這般貼合六合人的細緻脈動。

丹方裡的文人雅韻

"先生,為何不消酒炒而用醋炙?"阿蘅翻動飲片的間隙,俄然問道。葉天士望著鍋中垂垂蜷曲的柴胡,葉片邊沿出現的淡金,好似才女腕間的金鑲玉鐲:"酒性升散,合適少陽經的表證;醋性收斂,能引柴胡入肝經血分,"他用竹筷夾起一片柴胡,對著光細看,醋液已滲入莖稈的每一道棱紋,"此女肝鬱而血虛,若用酒炒,恐耗傷陰血,反用醋炙,既能疏肝解鬱,又能借醋之酸收,護持肝體之陰,方合'治肝當柔養'之旨。"

清朝康熙年間的姑蘇春日,總帶著幾分濕漉漉的詩意。繡竹軒的湘妃竹簾被東風掀起一角,暴露室內臨窗的繡繃——素絹上半枝墨梅尚未繡完,針腳間落著幾片鵝黃色的柴胡花,倒像是從繃架外的藥圃裡偷跑出去的春日精靈。葉天士握著麵前才女的手腕,指尖觸到的脈搏如琴絃輕顫,細弱中帶著模糊的澀滯,好似她案頭未乾的詩稿,字裡行間儘是"簾卷東風人獨立"的寥寂。

3、醋香盈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