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給白驕陽醫館的匾額鍍上金邊,玻璃門“吱呀”一聲推開,李建軍和老婆王秀蘭捧著錦旗走了出去。王秀蘭手裡還拎著個竹籃,內裡整齊碼著曬乾的山查片——那是許國棟大夫叮嚀他們降脂的“土雙方”。
- 加枸杞子15g、製何首烏10g(滋補肝陰,減緩兩脅隱痛)
- 去黃柏(下焦濕熱已清),柴胡減至12g(防疏肝過分耗氣)
- 病構造頭:
5、詳細處方用藥及用量剖析
一個重度脂肪肝的病案
4、擬選湯劑及丹方來源
1. 病名:
黃芩 10g 臣藥:清熱燥濕 清上焦濕熱,與龍膽草相須為用,加強清熱之力;共同炒梔子(6g)瀉火除煩,通利三焦,使濕熱從小便而出。
- 濕熱證:口乾口苦、陰囊潮濕、尿赤、舌邊紅、苔白厚膩(濕盛化熱)。
醫囑:飲食中插手山查荷葉茶(代茶飲,穩固降脂),忌睡前加餐。
- 主病:肝癖(中醫對脂肪肝的病名,見《難經》“肝之積曰肥氣”)。
查抄反應:肝臟超聲提示“肝臟反響均勻,脂肪肝逆轉”,腹部CT示肝內脂肪堆積消逝。
- 兼證:濕阻(脾虛濕盛)、筋痿(濕熱下注,宗筋失養,致性服從減退)。
處方:
這時,護士在門口催:“許主任,下一名患者到了。”李建軍佳耦起家告彆,許國棟送他們到名醫榜前,王秀蘭俄然指著榜單笑:“許主任,您名字底下的‘肝膽聖手’,現在看真是名副實在,老陳這肝啊,就是您給‘洗’潔淨的。”
3. 監測目標:按期複查肝服從、血脂、肝臟超聲,評價脂肪肝逆轉環境。
澤瀉 15g 佐藥:利水滲濕 利水濕、瀉腎濁,與車前子(30g包煎)合用,加強清熱利濕之功,使下焦濕熱從膀胱排擠;茵陳(50g)為“退黃要藥”,善清肝膽濕熱,當代藥理證明其含茵陳蒿素,可改良肝細胞毀傷。
後續複診記錄
2、西醫診斷
- 二診戰略:效不更方,繼服2-4周,待濕熱大部斷根後,慢慢減少龍膽草、黃芩等苦寒藥,增健脾祛濕(如加炒白朮15g、薏苡仁30g)及養肝柔肝(如加枸杞子15g、製何首烏10g)之品,兼顧“攻補均衡”,製止濕熱複燃及肝陰受損。
五診(服藥49天)
- 病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甘旨)、久坐少動→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濕成痰→痰濁鬱久化熱→濕熱循肝膽經上蒸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