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摸了摸朝陽艾草的葉片,絨毛在指腹留下精密的凹痕,像拓下了六合的陽氣指紋。轉而走向背陰坡,指尖剛觸到艾草莖稈,涼意便順著指縫爬上來,葉片薄如蟬翼,絨毛稀少得能瞥見葉肉的淡青頭緒:“背陰的艾草……”
雨霧散儘時,藥園的艾草與白朮在驕陽下伸展,葉片上的水珠蒸發成藐小的虹彩,與醫案紙頁上的艾絨細粉、白朮麩皮遙相照應。葉承天曉得,下一個關於濕困與醒脾的故事,早已藏在艾草的七道棱紋裡,躲在白朮的吸濕孔中,等著與下一名排闥而入的患者,續寫人與草木的千年共振——就像現在,石縫裡的菖蒲正抽出新葉,用劍形的葉片,在東風裡刻下六合與人體的新左券。
“茯苓生鬆根而不入木,得土氣最純。”他用竹刀削去菌核外皮,暴露細緻的茯苓肉,斷麵的雲紋俄然活了過來,在光芒裡流轉成脾胃經絡的立體圖,“您看這紋路,”刀尖輕點如腸道迂迴的褶皺,“專化脾濕壅結,就像您在秧田開挖的排溝渠,溝溝相公例水濕自去。”石臼搗粉時,茯苓塊收回枯燥的脆響,粉末如晨霧般升起,細白中帶著鬆針的淺青,落在掌心竟主動聚成脾經的走向。
他的褲腳捲到膝蓋,脛前沾滿黏膩的紅膠泥,那是腐敗時節特有的黏土,混著稻茬的碎末,在小腿上結成班駁的甲冑。手中竹籃裡的腐敗菜蔫垂著,鼠麴草的紅色絨毛被雨水泡得發亮,莖稈軟塌塌地貼著籃底,像隻淋濕的病鳥伸直在巢裡。“葉大夫……”他的嗓音帶著泥土的渾濁,嘴唇泛著青紫色,說話時嗬出的白氣裡混著腐草的腥濕,“打從驚蟄翻了冬水田,腳泡在冰水裡整三日,現在腹脹得像揣了個浸飽的棉桃,”他按了按凸起的胃脘,指節陷進衣物裡,彷彿按在吸滿雨水的腐木上,“握鋤頭時手腕發顫,稻種撒出去都不成行……”
“葉大夫,”他的嗓音混著新翻泥土的腥甜,竹籃裡盛著新分株的艾草苗,根鬚上的紅膠泥在晨光中泛著虎魄色,“昨晚敷完艾絨白朮膏,夢裡竟走到雲台山腰——”他粗糙的手掌撫過艾草莖稈,指尖觸到七道棱紋的凸感,恍若摸到了本身病癒後平順的脈息,“漫山遍野的艾草都舉著烏黑的‘小掃帚’,葉片每掃過一處,淤積的濕泥就化作清泉,順著根鬚流進了田裡……”說著翻開藍布,暴露株莖稈奇崛的艾草,七道棱紋間凝著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與他掌心的勞宮穴遙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