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_律令社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公元694年,持統天皇命令遷都藤原京。藤原京原是天武天皇在學習了中國的條坊製後開端製作的,但他在全數完工前卻歸天了。持統天皇持續未完的工程,以唐朝長安為底本,扶植了新的皇宮和皇城。697年,持統天皇讓位於本身的孫子文武天皇,本身同中臣鐮足,後因天皇賜姓而改名為藤原鐮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一道主持體例《大寶律令》,701年完成了這部律令齊備的法典,第二年開端實施。

為了建立並穩固以天皇為中間的中心集權體製,天武天皇任人唯親,重用皇後、皇子及其他皇族成員,之前大貴族在朝廷中所任要職,全被改換,在位14年不任命一個外姓大臣,統統政令全由本身親署。出於加強皇權和節製貴族的考慮,也為了推動社會經濟的鼎新,公元681年,天武天皇動手製定了《飛鳥淨禦原令》,並在同一年製定了向官吏付出俸祿的規定。

天武天皇在位期間,完整拔除世襲氏姓貴族軌製、貴族私有的地盤軌製和部民製,將全數地盤和部民收為國有,使之成為公地,並且建立了中心集權式的官僚政治體製。

718年,元正天皇號令藤原不比等點竄《大寶律令》,以年號來定名,被稱為《養老律令》,因內容與大寶年間製定的《大寶律令》基秘聞同,以是安排近40年後才加以實施。至此,律令體製根基構成。

從聖德太子開端實施的一係列鼎新辦法,到天武天皇、持統天皇,再到元正天皇,顛末幾代人的儘力,終究在日本建立起了一整套較為完美的、以天皇為最高統治者的中心集權式政治體製。

全部群眾被分彆為“良民”和“賤民”。良民除被稱為“百姓”的農夫外,另有作為統治階層的皇族和大小貴族,以及比百姓身份低的品部和雜戶。品部和雜戶是一種半自在民,具有特彆的技術,在官府的工廠裡出產手工藝成品。“賤民”是指那些律令體製下仍冇有獲得束縛的奴婢,此中包含保護天皇陵墓的陵戶、為官府辦事的官奴以及在貴族家辦事的私奴,這部分人的數量並未幾。

為了擺脫這類處境,在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