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造船先從底起,底麵傍靠檣,上承棧⑧,下親空中。隔位列置者曰梁。兩傍峻立者曰檣。蓋檣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豎桅位曰錨壇,壇底橫木夾桅本者曰地龍,前後維曰伏獅,其下曰拿獅,伏獅下封頭木曰連三枋。船頭麵中缺一方曰水井(其下藏纜索等物)。頭麵眉際樹兩木以繫纜者曰將軍柱。船尾下斜上者曰草鞋底,後封頭下曰短枋,枋下曰挽腳梁,船梢掌舵所居,其上者野雞篷(使風時,一人坐篷巔,收守篷索)。
④弦篷:船帆。
⑦廒:船艙。
②江湄:江邊。
遮洋淺船跟漕船比較起來,長了一丈六尺,寬了二尺五寸,船上的各種設備都是一樣的。隻是遮洋淺船的舵杆必必要用鐵力木造,糊艙板縫的灰要用魚油加桐油拌和,不曉得這是出於甚麼來由。本國的海船跟遮洋淺船的規格大同小異。福建、廣東的遠洋船(此中福建的遠洋船由海澄開出,廣東的遠洋船由香山坳開出)把竹子破成兩半編成排柵,放在船的兩旁用來擋波浪,山東登州和萊州的海船製作體例也不太一樣。日本的海船在船兩旁安裝帶有把手的欄板,由人撥動欄板來擋水。朝鮮的製作體例又分歧。
③沙門島:在今山東半島蓬萊西北海中。
凡舵尺寸,與船腹切齊。其長一寸,則遇淺之時船腹已過,其梢尼舵使膠住,設風狂力勁,則寸木難堪不成言。舵短一寸則轉運力怯,轉頭不捷。凡舵力昕障水,呼應及船頭而止,其腹底之下儼若一派急逆流,故船頭不約而正,其機妙不成言。舵上所操柄,名曰關門棒,欲船北則南向捩轉,欲船南則北向捩轉。船身太長而風力橫勁,舵力不甚應手,則急下一偏披水板以抵其勢。凡舵用直木一根(糧船用者圍三尺,長丈餘)為身,上截衡受棒,下截界開銜口,納板此中如斧形,鐵釘固拴以障水。梢後隆起處,亦名曰舵樓。
【原文】
②行畏周行:周行,四周觀光。古時觀光,艱於路途,故曰畏。
①殫述:完整闡述。
①懋(mào)遷:貿易,運輸。
⑩甕橋:拱橋。
⑥竹兩破排柵:將竹破成兩半以成柵牆。
④篤泥:今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丹。
【註釋】
④屍祝之報:後代祭奠記念以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