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黑水洋:自蘇北鹽城至山東半島南部之間的海疆。
⑨鼓勇:光憑勇氣。
【譯文】
②行畏周行:周行,四周觀光。古時觀光,艱於路途,故曰畏。
①混一:同一。
【原文】
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或以形名(如海鰍、江鯿、山梭之類),或以量名(載物之數),或以質名(各色木料),不成殫述①。遊海濱者得見洋船,居江湄②者得見漕舫。若局趣③山國當中,老死平原之地,所見者一葉扁舟、截流亂筏罷了。粗載數舟軌製,其他可例推雲。
⑥奚仲:當代傳說中的始造車者。見《淮南子.修務》。
凡造船先從底起,底麵傍靠檣,上承棧⑧,下親空中。隔位列置者曰梁。兩傍峻立者曰檣。蓋檣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豎桅位曰錨壇,壇底橫木夾桅本者曰地龍,前後維曰伏獅,其下曰拿獅,伏獅下封頭木曰連三枋。船頭麵中缺一方曰水井(其下藏纜索等物)。頭麵眉際樹兩木以繫纜者曰將軍柱。船尾下斜上者曰草鞋底,後封頭下曰短枋,枋下曰挽腳梁,船梢掌舵所居,其上者野雞篷(使風時,一人坐篷巔,收守篷索)。
凡京師為軍民集區,萬國水運以供儲,漕舫所由興也。元朝混一①,以燕京為多數。南邊運道由姑蘇劉家港、海門黃連沙開洋②,直抵天津,軌製用遮洋船。永樂間因③之。以風濤多險,後改漕運。平江伯陳某始造平底淺船,則今糧船之製也。
③沙門島:在今山東半島蓬萊西北海中。
⑤纖:纖繩。
凡船製底為地,枋為宮牆,陰陽竹為覆瓦。伏獅前為閥閱,後為寢堂。桅為gōng弩,弦篷④為翼,櫓為車馬,纖⑤為履鞋,綽索⑥為鷹鵰筋骨,招為前鋒,舵為批示主帥,錨為紮車營寨。
借用從橫向吹來的風飛行就叫做搶風。這時如果是順水而行,便能夠升起船帆按“之”字形或者“玄”字形的線路行進。如果把持船帆把船搶向東,隻能平過對岸,乃至還能夠會後退幾十丈。這時趁船還未達到對岸,便應立即轉舵,並把帆調轉向另一舷上去,即把船搶向西,這是藉助水勢微風力的擠壓,船沿著斜向進步,一下子便能夠行走十多裡。如果是在安靜的湖水中,便能夠遲緩地轉搶斜行了;但如果是順水行舟,又碰到這類橫風,那就一步也難以行進了。船跟著水流走就如同草跟著風兒擺動一樣,以是要操縱舵來擋水,使水不按本來的方向活動,舵板一轉就能引發一股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