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遮洋運船製,視漕船長一丈六尺,闊二尺五寸,器具皆同,惟舵杆必用鐵力木,艌灰用魚油和桐油,不知何義。凡本國海舶軌製,大同小異。閩、廣(閩由海澄開洋,廣由香山坳⑤)洋船截竹兩破排柵⑥,樹於兩旁以抵浪。登、萊軌製又不然,倭國海舶兩旁列櫓手欄板抵水,人在此中運力。朝鮮軌製又不然。
⑥綽索:長繩。
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敷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抄。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闕,以便樹桅。凡樹中桅,歸併數巨舟承載,其未長纜係表而起。梁與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則粉蛀)。棧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櫧木。關門棒用桐木、榔木。櫓用杉木、檜木、楸木。此具大端雲。
⑥竹兩破排柵:將竹破成兩半以成柵牆。
⑩甕橋:拱橋。
⑦廒:船艙。
⑦羅經盤:羅盤。
【原文】
【註釋】
製作漕船時要先造船底,船底的兩側緊靠著船身,船身上麵接受著鋪船棧板,漕船上麵就打仗到空中。相隔必然間隔安設著的一批橫貫船身的木頭叫梁。在船底兩旁串疊著一批木料,構成直立的船身。蓋在船身木頭上的最頂上的一根粗風雅柱形木叫做正枋,而在每根正枋上麵另有一片縱長木板叫做弦。梁前麵豎桅的處所叫做錨壇,錨壇底部牢固桅杆根部的佈局叫做地龍。船頭和船尾各有一根連接船體的大橫木叫做伏獅,在伏獅的兩端上麵緊靠著船身的一對縱向木叫做拿獅,在伏獅之下另有一塊由三根木串連著的搪浪板叫做連三枋。船頭中間空開一個方形艙口叫做水井(內裡用來保藏纜索等物品)。船頭兩邊豎起兩根繫結纜索的木樁,叫做將軍柱。錨壇船尾底下兩側傾斜著的木料叫做草鞋底。在船尾掌舵位置上麵蓋著的篷叫做野雞篷(漕船揚帆時,一小我坐在篷頂上把握帆索)。
海舟
②江湄:江邊。
船的稱呼從古到今都有百千種之多了,有的按照船的形狀來定名(比如海鰍、江鯿、山梭之類的名字),有的遵循船的載重量或者船載物的數量來定名,有的根據造船的木質(各種木料)來定名,稱呼繁多難以一一陳述殆儘。在海濱玩耍的人能夠見到遠洋船,在江邊居住的人能夠看到漕舫。如果老是範圍在山區或平原當中,那就隻能見到獨木舟或者截流而漂行的筏子罷了。這裡大略記錄幾種船的形製規格,其他的大師能夠自行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