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楮樹取皮,於春末夏初剝取。樹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蓋之。來年再長新條,其皮更美。凡皮紙,楮皮六十斤,仍入絕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漿塗,入釜煮糜。近法省嗇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藥得方①,仍成潔白。凡皮料堅毅紙,其縱文扯斷如綿絲,故曰綿紙,橫斷且吃力。其最上一等,供用大內糊窗格者,曰欞紗紙。此紙自廣信郡造,長過七尺,闊過四尺。五色顏料,先滴色汁槽內和成,不由後染。其次曰連四紙,連四中最白者曰紅上紙。皮名而竹與稻稿參和而成料者,曰揭帖報告紙。
剝取楮樹皮最好是在春末夏初停止。如果樹齡已老的,就在靠近根部的處所將它砍掉,再用土蓋上,第二年又會發展出新樹枝,它的皮會更好。製造皮紙,用楮樹皮六十斤,嫩竹麻四十斤,一起放在水池裡漂浸,然後再塗上石灰漿,放到鍋裡煮爛。邇來又呈現了比較經濟的體例,就是用非常之七的樹皮和竹麻質料,用非常之三的隔年稻草製造,如果紙藥水汁下的恰當的話,紙質也會很潔白。堅毅的皮紙,扯斷縱紋就像絲綿一樣,是以又叫做綿紙,要想把它橫向扯斷更不輕易。此中最好的一種叫做欞紗紙,這類紙是江西廣信郡造的,長約七尺多,寬約四尺多。染成各種色彩是先將色料放進抄紙槽內而不是做成紙後才染成的。其次是連四紙,此中最潔白的叫做紅上紙。還馳名為皮紙而實際上是用竹子與稻草摻雜製成的紙,叫做揭帖報告紙。
宋子曰:物象精華,乾坤奧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①?君與民通,師將弟命,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多少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終事詮旨,流行而冰釋④焉。覆載之間之藉有楮先生⑤也,聖頑⑥鹹嘉賴之矣。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今後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於障風、護物⑦之間。事已開於上古,而使漢、晉時人擅名記者,何其陋哉⑧!
造皮紙
②楻桶:大木桶,但在這裡指連同上麵受火的鐵鍋在內的楻桶。
⑧“事已開於上古”句:宋應星的意義是:把造紙術的發明權記在漢、晉或人的名下,這是不對的。造紙的泉源遠在上古,因為當時就應當有最原始的紙,以用來糊窗戶、包東西。宋應星的猜測不是冇有事理,即紙的雛形應當遠早於蔡倫,但若說是起於上古,則推得也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