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還是女生的!氣煞我也!_《天工開物 中篇 殺青》譯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⑤西番用貝樹形成紙葉:印度並不是宋應星說的把貝樹形成紙,而是把筆墨直接寫在貝樹葉上。宋應星的這一揣測也是弊端的。

凡造竹紙,事出南邊,而閩省獨專其盛。當筍生以後,看視山窩深淺,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屆芒種,則登山砍伐。截斷五七尺長,就於本山開塘一口,注水此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時,則用竹梘①通引,不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以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達成)。此中竹穰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註釋】

盛唐時鬼神事繁,以紙錢代焚帛(北方用切條,名曰板錢),故造此者名曰火紙。荊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紙,則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為也。若鉛山⑨諸邑所造柬紙,則全用細竹料厚質蕩成,以射廉價⑩。最上者曰官柬,繁華之家通刺用之。其紙渾厚而無筋膜,染紅為吉柬,則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

【原文】

【註釋】

芙蓉等皮造者,統曰小皮紙,在江西則曰中夾紙。河南所造,未詳何草木為質,北供帝京,產亦甚廣。又桑皮造者日桑穰紙,極其渾厚。東浙所產,三吳收蠶種者必用之。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

用楮樹(一名穀樹)、桑樹和木芙蓉的第二層皮等造的紙叫做皮紙,用竹麻造的紙叫做竹紙。邃密的紙非常潔白,能夠用來謄寫、印刷和製柬帖;粗糙的紙則用於製作火紙和包裝紙。所謂“達成”就是從斬竹去青而獲得的稱呼,“汗青”則是以煮瀝而獲得的稱呼,“簡”便是已經形成的紙。因為煮竹能成“簡”和紙,先人因而就誤以為削竹片能夠記事,進而還弊端地覺得當代的書冊都是用皮條穿編竹簡而成的。在秦始皇焚書之前,已經有很多冊本,如果純用竹簡,又能寫下幾個字呢?西域一帶的人用貝樹形成紙頁,而我國中土的人士進而誤傳他們能夠用貝樹葉來謄寫經文(即“貝葉經”)。他們不曉得樹葉離根就會焦枯的事理,這跟削竹記事的說法是一樣好笑的。

彆的,用木芙蓉等樹皮造的紙都叫做小皮紙,在江西則叫做中夾紙。河南造的紙不曉得用的是甚麼質料,這類紙供都城人利用,產地非常遍及。另有效桑皮造的紙叫做桑穰紙,紙質特彆厚,是浙江東部出產的,江浙一帶收蠶種時都必然會用到它。糊雨傘和油扇則都要用小皮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